用户名: 密码: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幼儿园综合课程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2010-01-14 11:52:08 作者:施静翰 来源:施静翰 [我要提问] 我要评论 [推荐] [收藏]


    综合课程是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打破原有的学科界限,用全新的课程观,将有关学科的内容、结构和功能进行有机整合,编排而成的一门课程。我国现阶段中学新开设的综合课程分为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两种。
综合课程能够从整体上考虑社会、自然和人类的可持续性发展,使学生建立综合性的知识结构,避免单科突进所造成的相近学科相互分割的问题。但由于综合课程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线来编排课本的内容和顺序,因而存在着知识的前后衔接上不如分科课程那么严密有序的问题。囿于长期的分科教学经验,以及在师资培训时所接受的比较狭窄的专业训练,使得现有教师对综合课程较为宽广的知识内容在短时间内不能很好的融会贯通。凡此种种,都会给综合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
    教学模式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的理论化了的操作样式。它是“依据教学思想和规律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和方法策略体系”。构建优秀的教学模式,能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的目的和手段,抓住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和特点,比较正确地预见教学的结果,把教学理论妥善地应用于教学实际,并能理顺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弥补综合课程和教师的某些不足,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优质高效。
    一、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灵魂,是教学的出发点和预期的结果。它是对课程目标的展开分析,并将其落实到每一个施教的内容,引导每一个教学手段和教学步骤,并有一定的精确性和具体性。它能预见学生每次学习以后所发生的小步子的认识和行动的变化程度。随着教改的深入,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方面,也由过去的单一性目标向多重目标迈进。但由于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在教学目标上抱有不同的理念,从而对教学模式建构的视角、方法和评价也迥然不同。我们认为,当前综合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知识的目标、能力的目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目标。 
    1.知识的目标 综合课程呈现的知识有两个特点:一是信息量大,范畴比较广泛。随着知识爆炸,知识的基础面有所扩大,知识的基本点也随之增多。二是整体性强。不但冲破了以往单科知识的“孤岛”现象,而且在某些方面突破了文理科的束缚和局限,呈现出多网络交叉耦合的态势,形成一个高层次全方位网络化的知识结构。
    我们制定知识目标,要对每一次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确定知识的起点和终点,学习的特征、条件和要求,从而使学生扎实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的基本点,牢固地领悟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则等等。并且,使每一个知识基本点既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又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组成彼此广泛联系的知识体系。通过每一次的学习,小步子地更新学生原有的认知体系,形成更高层次的知识结构。
    2.能力的目标 要把学生从死记呆读的摄取知识的方式、纸上谈兵的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的歧途中解脱出来,不仅要结合“双基”培养能力,更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不断产生的社会、自然方面的新问题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综合课程应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如摄取能力、表现能力和思维能力;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特殊能力,如综合文科的走访、调研、交流能力,综合理科的实验、设计和制图等能力,以及与此有关的选择和鉴别、组织和记录、测量和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每一个教学模式中,都要具体地提出能力培养的目标。但能力的提高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原有的能力基础,安排切实可行的项目,促进“双基”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形成学生动手、动脑的习馈,使创造、探索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传统的教育观和课程观认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相对的。它们是通过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分别培养和激发的。人文精神,主要指执著地追求理想人格,追求人自身的完善,谋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意识。科学精神包括自然科学发展中形成的优良传统、认知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具体表现为求真、求实精神,怀疑精神和创造精神。
    当前,许多教育学家和课程专家都认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没有科学精神,人类持续增长的物质欲求得不到满足,人文精神也将失去存在的基础;没有人文精神,不仅人类正常增长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且科学精神也会因失去制约而走上邪路。
    现代课程设置在许多方面已经冲破了文理科形同陌路的局面。而且通过对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具体分析,通过对科学家和人文学家发现知识、认识真理的过程分析,认为无论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学科,都具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价值,都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既信奉科学又崇尚人道,以科学为基础和手段,以人文为方向和目的,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中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妥善地设置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目标,不要牵强附会、形式主义地“安装”目标。同时,学生的精神成长过程不同于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过程,有时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和强化,在每一次课后到底增长了多少,也难以正确地测量和评定。所以,设置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但决不能企望产生直观的反应,产生一一对应的教育效果。相对于知识和能力的掌握而言,这是一个比较长期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教学所要达到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对于安排在课堂内的间接经验的学习,教师比较容易控制条件,也比较容易达到预先设置的目标。但对于让学生直接感受和实践的内容,如参观、调查等,许多因素就难以控制,事先设置目标的难度也比较大,所以,有时也可以用概括化的行为动词来表达教学的意图。
    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针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每一个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它们的创造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说明我们为什么期望它们实现预期目标的原则”。教学策略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它是在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引下,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科学分析产生的,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它能使教师摆正教和学的位置,有效地改善教和学的行为,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综合课程的主要教学策略有:
    1.大综合观 虽然我们如今仍然采用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分科方式,把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列入两个知识体系,但在世界范围内,STS课程已向超学科的阶段迈进。我国也已经部分地突破文、理分科的束缚,争取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综合课程。我们的大综合观就是要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对教学内容作通盘的构思和考虑,兼顾自然、社会和人文等方面,反映它们的充分性、完整性和必要性。大综合观就是要消除分科课程留下的阴影,从横的方面去加强概念、原则、规则的联系,消除原有的知识隔阂和知识重叠;纵的方面要将前后知识在整体上融会贯通。教师的头脑中要冲破分科教学的陈规旧习,要考虑到所教知识的前景、考虑到综合知识在整体知识形成中的作用。
    2.合理地组合教学资源 如今的许多教学模式,都倾向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定的信息和资料,光凭课本所提供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在当前知识爆炸的年代,涉及综合课程的学习资源相当广泛,不但有教科书和参考资料等阅读资源,还有学生生存环境中的物质资源和现代科技的网络资源。这些资源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而且比课本更直接、更迅速地反映了科学、人文和社会范围内的新进展和新成就。但这些资源既浩瀚又无序,有些又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要求教师组织学生去开发、组合。教师要有策略地告诉学生哪些是学习资源,并适当展示,如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生活展现、图片再现和语言描绘等等。结合每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查阅书刊、检索文献、上网浏览、调查走访、实验操作。在收集过程中,指导学生辨别、加工、整理、存储、与人交流和合作。并且,教师要对教学资源作适当的调控,因为教学资源嫂寻和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效应,干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3.师生互动 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既强调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师生之间的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教和学的任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者或传授者,所以,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学习情景,提出新旧知识之间的线索,把问题引向深入。并组织学生交流,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纠正错误知识和补充片面的知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要积极主动地探究、建构知识,应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
    4.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让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的情景。从大的范围分析,学生生存的环境和世界科学的新成就、人们的新观念,都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很好的情景;在课堂教学中,具体的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分析,科学实验的演示和操作等等都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有效情景。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制作中进行协作、互相交流、切磋琢磨、集思广益,使全班共享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成果和实践成果,最终让每一个学生都实现意义建构,即对学习内容的性质、规律等建立内在联系,并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
    三、教学模式的构建
    构建任何学科、任何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都必须针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而教学模式是为达到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构建教学模式要综合地、灵活地应用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正确构建教学模式的有效保证。
    和语、数、外等工具学科以及艺体类等重在身体操练的学科相比,综合学科更具有广阔性、整体性和探索性。在具体的教学模式设置中,应该安排比其他学科更多的实践性、操作性和验证性的教学步骤。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学生。所以,不能用一套模式去教所有的功课。乔伊斯和威尔说过:“没有一种模式是为完成所有的学习风格而设计的。因此,我们不应该把我们的种种方法局限于任何单一的模式上。”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如讲授新知识用“启发讲授模式”:整体设计、点拨引导、判断归纳、系统评价、实践应用。对于需要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才能获得知识的内容,可构建“实践操作模式”:提出问题、搞清原理、动手实践(或走访调查、设计实验)重复检验、得出结论。侧重于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时,可设计“自学探究模式”:认同目标、汇集材料、尝试探究、验证结论、提高创新。至于复习、巩固的内容,可用“回顾复习模式”;熟读、精思、整理、巩固、应用。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同,教学模式也应有所不同。如对于学习兴趣低下的学生,可采用“兴趣激励模式”:意义、兴趣、尝试、激励、成功。而针对那些智力发展较差的学生,应该使用“引导促进模式”:参与、引导、刺激、强化、信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有模式,但又不刻板。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认真思考、精心设计。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展开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进程。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肯定能使综合课程的教学达到比较完美的程度。
0
顶一下
0
踩一下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网站首页 | 产品展示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在线问答

幼师群:42575230  54118754  |  园长群:107615813 | 经销商群:107617312 |  妈妈群:107616762 |  幼教公司群:121128490

在线咨询: 点击咨询
QQ:23419676 点击咨询
QQ:835226297 点击咨询
QQ:420675791 点击咨询
QQ:335163768 点击咨询
QQ:361206426 注: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1032079号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