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幼儿园班级家长会的管理案例

2010-09-30 15:28:54 作者:佚名 来源:《早期教育》 [我要提问] 我要评论 [推荐] [收藏]


    让家长告诉家长的经验分享

    ★典型情境描述:这次班级家长会的主题是“家长经验交流”。不同的家长坐在一起,彼此分享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心得、体会,以下是两位家长所讲的他们孩子的故事:

    故事一:多多很想制作一副自己的眼镜。这天,爸爸帮他准备了很多材料,妈妈在桌子上为他摆了一个太阳镜供他参考。折、画、装饰每一个步骤,多多都完成得很好。只是在剪的步骤上出了一些问题,光滑的眼镜边被他剪得参差不齐,爸爸指着他的作品嘲笑起来,多多显得很不开心。

    妈妈正想过去帮他,只见多多歪着脑袋略微想了一下,随即将眼镜拿起,非常投入地将眼镜边剪成了锯齿状,原本规规矩矩的作品让他搞得面目全非。

    一会儿功夫,多多美滋滋地走过来对妈妈说:“妈妈,你快看,我做了一个太阳眼镜。”妈妈仔细一看,他做的眼镜果真像太阳,红红的装饰色,锯齿状的光芒,整个作品独具特色,颇有些出乎妈妈的意料。妈妈拍拍他的小脑袋说:“多多真聪明,你做了一副最好、最棒的小眼镜。”

    第二天,妈妈和多多把他的“眼镜”带到了幼儿园。老师评价说,在孩子们参照模型版制作眼镜的活动中,多多是第一个打破常规模式,大胆想象,制作出与众不同眼镜的小朋友。

    为此,老师在评价游戏中重点表扬了多多,并将他的作品摆放在了班里的作业展板上。第二天,第三天,很多小朋友开始关注这件独特的作品,而且制作出了更多样式的眼镜,蝴蝶的、云朵的、彩虹的……制作活动一下丰富了起来。从那以后,多多一下迷上了美工活动,他的动手能力明显得到了提高。

    故事二:爸爸来幼儿园接晶晶时,女儿正认真地画着向日葵。收笔的时候,不小心把起点的线头丢在了画好的圆盘里,破坏了画面的完美。

   “唉,这可怎么办啊?”晶晶捧着自己的画,自言自语地念叨着。瞧着她,爸爸感觉她是要将画纸翻面了。想着的功夫,她果然将纸翻了过去。
   “晶晶,为什么不接着画了,不是挺好吗?”
    晶晶小声告诉爸爸:“爸爸,我想重画一个。”语气中透着些许懊恼。
    爸爸拿过她手中的画看了看:“别着急,咱们看看能不能想出个好办法?”
   “这还有什么办法呀,擦也擦不掉。”
   “是吗?那咱就不擦,继续画行不行?”
   “那还好看吗?”晶晶抬头看看爸爸。

    爸爸用手在盘面上比划着,将她那个多出的线头顺势沿伸了一下,成为盘面上的横线,笑着对她说:“这样行不行?”

   “……嘿,真棒!线头一点都看不出来了。”晶晶的眼睛亮亮的,一副吃惊的小模样,不由自主地拍起了小手。她接过爸爸手中的画纸,很快补救了那一点“败笔”。

    爸爸拍拍她的小脑袋说:“这样多好啊,动动脑子,向日葵就会开花喽!”

    晶晶的行为代表了许多孩子的想法,在他们的心目中,“完美”就是自始至终的正确。一旦出现偏差,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放弃重来。面对这种情况,大人们不能简单地给予肯定或是否定的评价,而应针对问题,采取启发、引导的方式,让他们在仔细观察的过程中自己发现补救的办法,不要轻易放弃,拓展思路,努力尝试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从中学会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以此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指导,晶晶懂得了“另辟蹊径”的道理。后来在绘画海底世界的活动中,爸爸欣喜地发现她将一个没有画好的小水泡变化成了一只神气活现的小蝌蚪。晶晶的进步,让爸爸对她更有信心了。

    ★分析、反思与延伸:

    1.幼儿教育中有人倡导“无错”原则,认为孩子是没有过错的,同时也有人认为孩子的创造力往往表现在错误和破坏之中,孩子“惹了祸”,教师和家长应该高兴才对。我们也认为教育孩子条条框框太多有很多弊病,但是,如果认为孩子的错误和破坏可以直接导致创造也是不太可取的。在这里我们提出“让孩子的错误与破坏绕个圈和拐个弯”这样一种方法,供老师和家长参考。

    2.我们知道.创造力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大人们却常常为发现不了孩子的创造力而担忧,实际上,孩子的创造力往往出乎于我们的意料之外,尤其是在他们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孩子的想象总是比成人新奇、随意,能够打破常规。当我们对他们的成果做出及时而肯定的评价时,他们的创造性就会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创造出成人难以想象的事物。像多多制作的眼镜,用我们正向的思维来看他做的眼镜实在是没法看,可是,多多大胆地打破了按模型版制作眼镜的常规,从而制作出了一件我们大人难以想像出来的独特作品。

    3.为培养孩子的创造才能,父母需要为孩子建立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活动空间。在孩子进行“创造性”活动时,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行为、结果过于离奇、幼稚而嘲笑、阻止他们,否则,会打击孩子探知事物的积极性,挫伤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当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时,我们要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引导他们在自主自乐的活动中完成属于自己的想象或创造。

    ★有效策略提示:

    1.观念与导向。这样的案例,在班级家长会中可以列举很多,这里仅仅选取了两件比较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平常事。这些案例可以引发出一系列的思考,首先牵涉到一个教育观念导向问题,值得教师和家长广泛探讨和深入反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做法应该体现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生活是我们最好的教材。“生活即教育”“灵感来自于变通”“创造由细节开始”并不是几句空泛的口号,而是需要付出实际行动和落实到具体言行中的。敏锐把握幼儿细微变化,适时介入,把经常碰到的小麻烦尽量解决到期望中的最佳状态或带来些意外的惊喜,是给孩子潜移默化效仿的最好榜样。应该记住,我们的镜子就在身边,那就是孩子。

    2.导演与演员,主角与配角之关系改变。让家长告诉家长的做法,教师改变了往常班级家长会中自己一直做演员、做主角的方式,让自己隐身至导演或配角的位置上,而把家长推到了舞台上,让他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演员和主角,效果非常之好,也极富操作性。需要注意的只是教师要有一双敏锐观察的眼睛和点石成金的能力,即在适当的时候,根据家长的实际,及时到位地帮助做一些必要的补充、点拨和提升。无论家长水平高低,经验多少,这样的班级家长会是最具共鸣声的,雅俗共赏,感触良多,一改过去单向的说教,气氛即刻变沉闷单调为融洽活跃,随即可以引发出激烈的讨论,有很强的对话性、互动性和推广性。此时的教师,其主要职责是为家长搭建一个可以展示的平台。

    3.主体与主导的多重性。这种做法的主体和主导都是多重的,因此,可以根据班级具体情况,灵活应变,区别对待,如同一主题多位家长不同角度的阐述,类似教育方法的探寻,又如以某位家长为主,其他几位为辅的设置,也可以是多位家长轮流主角式的做法,无论是哪一种,选取案例和发现家长的长处是取胜之关键。为烘托气氛,消除家长的紧张心理,我们也尝试过教师、家长对话式的操作方式,比之家长单个叙述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教师们在具体操作时,不妨一试。
0
顶一下
0
踩一下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网站首页 | 产品展示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在线问答

幼师群:42575230  54118754  |  园长群:107615813 | 经销商群:107617312 |  妈妈群:107616762 |  幼教公司群:121128490

在线咨询: 点击咨询
QQ:23419676 点击咨询
QQ:835226297 点击咨询
QQ:420675791 点击咨询
QQ:335163768 点击咨询
QQ:361206426 注: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1032079号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