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亲子园的教育模式初探

2009-12-14 15:39:41 作者:马秀荣 来源:马秀荣 [我要提问] 我要评论 [推荐] [收藏]


    内容摘要: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如果早期的分离焦虑比较严重,就会降低幼儿智力活动的效果,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初入园时,亲人的离开,陌生的环境,导致幼儿基本需要的缺失,再加上生活习惯的不适应与要求的不能及时满足或延缓满足,分离焦虑就会如期而至。 “亲子乐园”是我们探寻的幼儿前期教育的一种模式,通过对家长传统思想观念的改变以及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妥善地解决了幼儿入园后顺利地渡过不适应期,是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重要的一环,幼儿入园适应是幼儿园、教师、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
   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了,幼儿就必然会产生不安感,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他们稍不合意就会发脾气、大声喊叫、哇哇哭闹。因此,如何让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减轻幼儿的入园焦虑,是幼儿园教育中所不可忽视的。为此,我园尝试了“亲子乐园”这一幼前教育模式。即招收二周半—三周幼儿在正式入园前,由父母陪同,利用双休日,时间为五个月,到幼儿园接受和参加从健康、语言、科学、艺术到社会等五大领域的指导及活动。旨在对幼儿及家长在幼儿入园前进行必要的、科学的引导。通过多元化的服务指导方式,在幼儿来亲子园后,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幼儿教育活动,家长在幼儿园是学生又是孩子的教练,实现多层次的早期教育。我们对此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逐渐摸索出符合本园特点的早期教育模式,对新入园幼儿情绪的稳定,效果较为明显。 
    一、鼓励家长共同配合
   “亲子乐园”这一幼儿早期教育模式是老师与家长共同参与的,所以首先就要改变家长传统的思想观念,积极与“亲子乐园”里的老师配合,也就是家长与老师共同配合担当起老师的角色。 要帮助孩子顺利渡过焦虑期,我们认为必须先消除家长的焦虑,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在家时可多给孩子讲讲亲子园有趣的事情,和他玩一些好玩的玩具,配合老师指导孩子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改变时时处处为孩子包办一切的习惯,要培养孩子用自己的脑袋思考需要什么,然后设法解决的能力。如老师要提醒家长减少追着喂水的次数,让他自己弄清楚是不是渴了,然后自己去喝水。当老师发现家长包办较多,在反复提醒收效甚微的情况下,设计家长观察幼儿记录,将家长观察的结果放在一起,与家长一起讨论孩子在成人包办下的发展问题,使家长身临其境,从而认识到孩子潜力的开发,与成人的引导有重要的关系,使家长了解到教育的真正价值,如何使孩子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获取多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
    其次,“亲子乐园”幼儿早期教育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家长走进幼儿园,学习科学的早教常识,缩短幼儿园与家庭间的距离。使家长多角度了解早教知识,从而转变家长的教养观念。我们不但在开放日安排亲子活动,而且还不定期地组织孩子和家长参观农场;举办亲子运动会、亲子郊游;利用周末到公园开展联谊活动。
    第三,“亲子乐园”活动的重点放在提高家长育儿能力上,此时家长在亲子园里的“教练”角色就转变成了“学生”。定期召开座谈会,搜集家长在育儿方面的问题;设立了家长加油站;开展家长育儿研讨;安排专题讲座;使家长在观念上和教育方法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家长通过参与亲子园的活动,在掌握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观念上有了明显的转变,有的家长投入到教育孩子的志愿者行列,与老师一道承担起孩子的教育任务。父母适当主动参与,不仅能使孩子体验到来自父母的爱和尊重,而且可以促进亲子关系,培养了孩子的智商、情商。家庭中的亲子游戏对孩子日后与人的交往、对孩子的社会化有重大影响。消除了家长的焦虑,帮助孩子渡过适应期就顺利多了。
    二、做好家访工作
    家访是“亲子乐园”教育模式的重要一环,通过家访一是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二是增加与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接触的次数,使幼儿以“主人”角色出现在“亲子乐园”的教育模式中,建立多方位的情感。在亲子园中,教师要对每个幼儿都上门家访。具体做法是:亲切自然地进行自我介绍,允许幼儿称呼自己阿姨,因为“阿姨”比“老师”更容易让孩子感到亲近;叫叫幼儿的小名,牵牵他的手,通过身体的接触使幼儿对教师产生好感;和孩子一起玩他们喜欢的玩具,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还可采取送小礼物的方法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向家长了解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及饮食爱好,尤其是一些病症更不能隐瞒,这样老师才能有的放矢,以防出现意外情况,便于老师在幼儿园做好孩子的保健工作。同时,这也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减少孩子入园时的不适感。
    我们为此设计了调查问卷来了解情况。(问卷附后)
    三、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 
     现代教育理念非常强调主体的学习、体验过程。.孩子上亲子园来活动,让孩子看看幼儿园有滑滑梯、可以骑木马,感受各种玩具的趣味;看哥哥姐姐怎样唱歌、跳舞、做游戏,他们就会觉得幼儿园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使幼儿体验上幼儿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产生“想上幼儿园”的欲望。同时,可建议家长在家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了解幼儿园,提前按照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安排幼儿生活,也可让幼儿参与准备入园要用的东西,要穿的衣服等,使幼儿的生活规律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吻合。老师要指导家长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服、洗脸、上厕所等;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一起来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认识班上的老师,感受老师的和蔼;参观幼儿园使他熟悉了幼儿园环境——介绍哪里是寝室、哪里是厕所等。告诉孩子,老师会让他吃饭(要培养自己动手吃饭的习惯,我们把西瓜瓤放到碗里,让孩子们围座在一起吃,不仅培养了正确吃饭姿势,还提高了自己动手吃饭的兴趣);要方便时怎样做(学会自己穿脱裤子)等;对不肯进幼儿园活动的幼儿可让其父母早点下班来幼儿园陪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等等。这样,孩子入园前便熟悉了幼儿园环境,掌握了一定的生活常识,从而消除了紧张心理。
    四、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
    在陌生的环境里,幼儿最容易失去安全感,而让幼儿对老师产生依恋感,则可以让幼儿形成安全感。首先,老师要始终在幼儿身旁细心照料,让幼儿感到时时刻刻有老师存在,这样他们会感到安全一些,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拍拍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说几句悄悄话等,都让幼儿对老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其次要用最温柔、最亲切的语言劝导幼儿。孩子有哭闹行为,应和颜悦色地加以劝导,决不能用尖利的甚至恶狠狠的语言去恐吓孩子,如“再哭,把你送给公安局叔叔” 、“再哭,把你一个人锁到一间屋子里去” 等恐吓性语言是必须防止的。这样做或许一时也能奏效,但要知道这会造成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老师抱有畏惧感和不信任感。另外,老师要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老师应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合理要求,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喜欢玩什么玩具,喜欢和谁做朋友,能让他们做的事情,尽量让他们去做,并在其行动中尽量能给予表扬和鼓励,孩子一旦受到表扬,就会很高兴,很得意,孩子也会顺从老师的教育,服从老师提出的要求,逐渐对老师产生依恋感,等到正式入园时,幼儿有了新的依恋对象,与父母的告别就相对容易多了。
    五、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
    新入园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喝水、吃饭、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像家里一样随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规矩。这对于任性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的三岁左右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老师不能迁就孩子不正当的要求,要适当地进行教育,教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到本领。此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多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玩”是幼儿的天性,滑滑梯、骑木马、唱歌,跳舞、画画是幼儿最喜欢的,因此教师可多带幼儿去玩滑滑梯、骑木马,教一些孩子喜欢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诗歌、故事、舞蹈,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学习。使孩子充满向往之情,产生上幼儿园的愿望。我们在公园里组织了这样的活动,让孩子通过游戏找自己的老师,老师、孩子、家长手拉手,孩子很快就与老师熟识了,我们组织家长带孩子上农场,一块摘棉花、刨花生,一起煮花生分享劳动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蔼,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将情感依恋延伸,从而顺利跨入幼儿园的新生活。 
    六、结识伙伴一同入园
    扩大幼儿社交范围,降低幼儿对父母的完全依恋。随着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出现了不少“高楼儿童”,这些孩子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导致孩子的玩伴由成人来替代,这就会使孩子缺少互助、合作的意识,缺乏谦让、不会与同龄伙伴交往。而在亲子园活动时,通过认识新同伴、互赠礼物、分享玩具、分享食品、轮流游戏等,让孩子体验与同伴相处的快乐,并积累与人相处的经验。如,我们组织的音乐活动《找朋友碰一碰》、语言活动《你猜他是谁》、认知活动《好吃的水果串》等活动,帮助孩子建立初步的同伴关系。通过多次活动,让孩子们互相熟识,在幼儿园有“知音”可觅。在别的孩子可能还在哭时,这些孩子已经能与同伴玩耍了。而且与老师相处和谐自然,全然没有妈妈走了的紧张,即使有情绪波动的孩子,在老师的安抚下,也能很快地溶入到伙伴之中。通过在亲子园活动,扩大了幼儿活动的空间和交往的范围,使幼儿初步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交往的安全感。
    新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在亲子园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意愿,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注重个体差异的活动,能让幼儿较快地稳定情绪,愉快地上幼儿园。相信只要我们用爱心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和关心幼儿、教育幼儿,合理安排亲子活动内容,在父母陪伴下提前到幼儿园来活动,与老师在潜移默化的交往中建立起信任关系,是保证孩子飞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重要途径。孩子们会很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张张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笑脸!
   【参考文献】
    1、赵忠心主编:《家庭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
    2、蒋莉:家庭环境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 选自《幼教博览》2001年第7期,由总参谋部政治部干部部主办
    3、张勤:现代家庭教育ABC 选自《幼教博览》2001年第8期,由总参谋部政治部干部部主办
    4、姜永杰:《心理学视野中的幼儿入园适应探析》 选自《幼儿教育》2006年第7、8期
    5、李洪曾主编:《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6、家庭出版社主办:《婚姻家庭探索》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版
    7、浙江教育报刊社主办:《幼儿教育》期刊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0
顶一下
0
踩一下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网站首页 | 产品展示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在线问答

幼师群:42575230  54118754  |  园长群:107615813 | 经销商群:107617312 |  妈妈群:107616762 |  幼教公司群:121128490

在线咨询: 点击咨询
QQ:23419676 点击咨询
QQ:835226297 点击咨询
QQ:420675791 点击咨询
QQ:335163768 点击咨询
QQ:361206426 注: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1032079号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