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幼儿园区域活动如何培养幼儿的个性

2010-01-01 15:48:33 作者:佚名 来源:幼儿园 [我要提问] 我要评论 [推荐] [收藏]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善观察者,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的不同,同一年龄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基础和不同的发展水平,甚至有着显著的个体差异,因此要根据幼儿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在“面面俱到”中做到“重点突出”,因人而异、因材而就的“全面发展”。
    一、材料的配置
    1、兴趣性
    儿童是在对材料操作、摆弄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识结构的,兴趣能驱动幼儿的活动欲望。根据孩子的需要和参与情况及时更换材料.例如,小班5以内数概念的练习,教师提供了平面的果树有数字、苹果,幼儿练习一端时间后,兴趣逐渐减弱,教师又将果树改为立体的,在数字的基础上加点子图,苹果上加上曲别针,使孩子的兴趣又增强了。例如:我们投放在区角中的材料很鲜活、色彩也很艳丽、奇特,而且带有未知、新异的特征,所以能激发幼儿,他们拿起自己想玩的材料,不断地摆弄、操作,保持了孩子们的新鲜感,不断地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同时激发出孩子在特定领域内的潜质。
    2、情境性
    区域活动是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活动方式的,所以,在许多时候教师处在隐性的教育地位,而将材料推到了显性的位置,使在投放材料时所创设的情境能赋予材料以生命力,激发幼儿的兴趣,暗示幼儿来参与活动。有了问题情境的设置,幼儿就能根据情景一步步完成探究任务,使幼儿在动手动脑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经验,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进探究欲望。例如:在结构区我们投放了许多结构材料,供幼儿操作摆弄,过了一段时间孩子们渐渐失去兴趣,这时我们摆上几个娃娃,创设一个家的情景,在情景隐性作用下孩子们根据情景为家制作碗、桌子、床等物品.增加了孩子对空间模型的认识以及对人物情感的分析.
    3、多样性
    幼儿在活动中发展。幼儿与环境作用的过程就是活动。只有在丰富的活动中幼儿的发展才能成为现实。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在提供丰富的材料的同时,既考虑幼儿发展的现行目标,又要考虑幼儿发展的隐形目标和多个目标,便于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例如,麻将棋的提供,有图形排序、分类、搭建和汉字的渗透。有的班棋类区提供10几种自制棋,有两人玩的、有三人玩的、还有一人玩的、幼儿在玩中既巩固对汉字的认识、又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等。语言区材料的提供,有汉字渗透的小猫钓鱼,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复习巩固汉字的认识,又能学会分类等;有看图编儿歌、排图讲述、表演故事等在不同内容、不同玩法中促进幼儿的智力的发展。
    4、层次性
    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驱动不同层次幼儿的探究兴趣,根据孩子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提供不同的教育需要的内容、知识层次不同的材料,让每位幼儿量力而行,在自己原来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在表现自己的能力和获得成功体验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自己的探究兴趣。例如:在益智区投放拼图时,我们设置了三个层次的不同材料,第一层次是最简单的卷筒转成一幅画;第二层次提供了4—6幅片图并且提供范例;第三层次是提供6幅以上的片图并且不提供范例,这样层层递进,为不同的幼儿提供了不同的材料。
    例如:对于语言识图训练方面,按照幼儿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进行分组。对能力强的学习一组,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启发幼儿讨论图片中的情节,并能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图片中故事的内容,甚至还可以让幼儿进行表演;而对能力相对弱的学习二组,教师采用观察法、示范法,引导幼儿进行模仿,最终要求幼儿能观察图片较准确地讲述出故事的大体情节。这个活动中,利用幼儿间能力的差异进行分组,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孩子“跳一跳,够得着”,激发每个幼儿去思考、去创造,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 活动过程中的引导方法
    1、适宜介入
    适宜介入是指在区域活动过程中,遇到幼儿有困惑时,教师给予幼儿必要的诱导,使幼儿在继续探究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鼓励幼儿探究问题的策略。区域活动是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因此其主要的活动形式是自主探究,教师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环境是否适宜幼儿的探究兴趣,预设投放的材料是否满足幼儿的生成发展需求。其次观察了解幼儿学习探索的情况,如:哪些材料最吸引某些幼儿探索,哪些内容某些幼儿感兴趣,在探索过程中幼儿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当幼儿遇到困难一时难以克服时,老师的介入指导要及时适度,即:鼓励幼儿再努力一下,再想一想,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解决问题,但当孩子实在难以解决时,教师应予以启发性的帮助,让探索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直到孩子们有所收获,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由探索的活动天地。这样他们个性化的才能和天赋才能得到显露。
    2、交流提升
    交流提升是指在区域活动接近尾声时,老师组织幼儿相互交流体验与收获的教育活动过程的策略。由于区域活动以个体研究为主,每位幼儿都具有一定的操作经验,教师在区角活动接近尾声时,组织幼儿相互交流切磋,让孩子们把自己探究的事物、发现的秘密以及解决问题表达出来,使孩子们的思维火花在碰撞中得到升华,天赋得以表露,孩子们在交流体验与收获的过程中分享了他人的快乐与成功。 例如 每一个孩子总会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许多人眼里的乖孩子可能在动手能力方面却差强人意,而一个平时不惹人注意的孩子在建构区可能会有突出的表现。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设立榜样,组织幼儿“说第一”活动,让幼儿说说自己哪方面最棒。并在区角设立成果展示台,随时放上幼儿的得意之作,展示自己的“绝技”。此外,我们还开展区角内的手拉手活动,鼓励幼儿互相指教,体验同伴间互动学习的快乐。
    3、悬念设置
    悬念设置是指教师将幼儿在一次区域活动结束时没有解决的问题作为悬念,让幼儿在下次活动中找答案的教学策略。每次区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如何将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主动性加以保护,并使之延续和发展,使孩子们能比较持久地对探究物发生兴趣,教师必须将幼儿相互交流时没有解决的问题拿出来,鼓励幼儿继续探究,直到发现它的秘密为止,这样为下次的区域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也为老师下一次的区域活动,激发了幼儿不断探究事物的品质,使探究活动能继续深入下去。 
    三、评价方式的运用
    由于幼儿年龄特点所决定的认知水平,限制了幼儿对某些问题的解决能力。教师在评价幼儿活动时,应尽量从幼儿认知系统中矛盾的、不稳定的、不明确的方面加以引导,使得每一个个体的幼儿都形成正确的评价。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作为游戏的隐性指导伙伴,与幼儿建立友好的关系,运用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而不是用“你应该这样”“你必须这样做”等命令式、控制式的语言。无论幼儿的想法对与错,教师都要真诚地接纳和认可,并鼓励每个人轮流表达他们的看法。教师可以用点头或微笑表示自己的认可,也可以用“还有别的方法吗?”、“这也是一种可能”、“这种想法很有意思”等这样的语言。教师的态度和言行常常应该是中立的,使孩子不会感到自己做法是错的,而使孩子感到老师愿意听他们每一个人的想法。老师尽管可能不赞同幼儿的想法,但不应该马上纠正他的错误,或让幼儿感觉到老师的不赞同。老师还要注意不要马上给与那些你很赞同的幼儿以强烈积极的反馈,以免给其他幼儿造成心里压力。恰当、及时的评价能促进幼儿自信度的增加。促进其个性和天赋的发展
    为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发展,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我们在不忽视集体教育的前提下,要更加注重了小组、个别活动形式的灵活运用,将智力发展,个性发展的课程内容物化到区域活动中,力求针对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使区域活动与集体教育活动优势互补。
0
顶一下
0
踩一下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网站首页 | 产品展示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在线问答

幼师群:42575230  54118754  |  园长群:107615813 | 经销商群:107617312 |  妈妈群:107616762 |  幼教公司群:121128490

在线咨询: 点击咨询
QQ:23419676 点击咨询
QQ:835226297 点击咨询
QQ:420675791 点击咨询
QQ:335163768 点击咨询
QQ:361206426 注: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1032079号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