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托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与指导策略

2010-03-04 10:32:53 作者:卜奕/董敏燕 来源:嘉兴市第二幼儿园 [我要提问] 我要评论 [推荐] [收藏]


    由于2-3岁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短,因此对于托班教学来说,预设的活动和集体活动宜少、宜短,教师应以个别教育为主。而区域活动正是一种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探索、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它不仅能够让教师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兴趣、发展水平、能力以及学习方式,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更强调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价值,使幼儿的天性得到满足,潜能得以发挥。活动区活动关注的不是知识的本身价值,而是幼儿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性品质的发展。因此在孩子们入托一个月后,我们开始尝试在托班展开区域活动,主要通过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发展。
    一、区域活动中区角的创设 
    区角的设置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还会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但由于托班孩子进入幼儿园生活的时间还不长,生活经验的缺乏和行动能力的不足,引导他们参与活动区的创设显然是不合情理的。所以在最初的时候,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1、根据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设置活动区。
    我们根据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设置了几个活动区。例如“小书屋”、“我的家”、“玩一玩”等三个活动区域,而投放于各个区角的材料以“安全”(托班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极差)“量多”(为减少孩子之间的冲突)“多用”(一物多用,可利用价值高)为原则。
    2、随时根据幼儿能力发展水平和兴趣增添区角。
    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行动能力的加强,我们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学习兴趣,逐步逐个地增设了新的区角。如当孩子在幼儿园
    学习自己进餐,有了动手吃饭的经验后,我们开辟了喂养区,在给“小动物”、“小娃娃”喂“饭”的游戏过程中既发展了小肌肉动作,又巩固了正确拿调羹的生活技能。又如在孩子有了几次印章画、手指点画、手掌印画等美术活动的实践经验,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立即就开辟了玩色区,提供红、黄、蓝、绿等颜料及印章、画纸等材料,让孩子自由选择方式作画,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又发展了辨色能力。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通过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能力发展水平和兴趣点,随时更换和增设新的区角,这样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真正实现区域活动的实际价值。
    3、注重提高幼儿间的交往能力,设立自由活动区。
    托班年龄段的幼儿喜欢独自游戏,为提高幼儿间的交往能力,我们尝试开设了“自由区”,幼儿可以玩从家里带来的玩具,每天允许带一件,并可以与同伴交换着玩,不仅提高了新生的入园适应能力;而且增进了幼儿间的交往。同时在这个区域中我们还提供给幼儿许多没有固定玩法、可以组合的材料,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相互合作、自由组合,做做玩玩。在孩子们的自主性活动中我们惊叹于幼儿们无法估量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4.将集体教学的延伸和探索部分灵活地与活动区相结合。
    由于托班集体教学的时间较短,教师要做到观察和照顾每一个孩子的需要和水平有一定的困难,我们灵活地将集体教学的延伸和探索部分与活动区相结合,集体教学是铺垫和基础,活动区活动是延伸,更加增加了幼儿的兴趣。如“照照我的脸”、“颜色宝宝的家”等区角都是根据集体教学的需要创设的。幼儿通过去“照照我的脸”这个活动区照镜子游戏进一步巩固认识自己脸上的五官、各种各样的表情等;在进行颜色分类活动时,我们设计了一个较大型的教具“颜色宝宝的家”,任由幼儿去尝试探索正确的分类方法,集体活动结束后,我们把它放入活动区内,让那些有兴趣的幼儿再次操作,使他们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巩固掌握知识。这些区角不仅满足了幼儿再次操作的需要,又提供给了教师一个观察幼儿的良机。教师在这里可以观察到个别幼儿的兴趣,可以了解到各个层次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要,以此来弥补和调整集体教学中的不足。
    二、动态性活动材料的投放
    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我们努力将发展目标、活动内容、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蕴涵在所提供的材料之中,使幼儿通过操作主动获取多方面的经验。
    1、材料的投放要考虑个别差异。
    投放材料既要从本班整体水平和实际情况出发,又要考虑每个幼儿的不同的发展水平,使每个幼儿都有适合的、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如在“我的家”这一区域中有帮宝宝穿衣服、扣纽扣的活动内容,我们放置的娃娃和衣服大小不一,且衣服的纽扣数量、形状各不相同,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操作需要。
    2、材料的投放应注意递进性和层次性。
    递进性体现在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层次性要体现出幼儿须达到的这一阶段的发展水平。例如:以拼板游戏为例,一开始我们准备了孩子们较为熟悉的水果类简单拼板(3—4块),在活动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班内幼儿基本都能快速地组拼正确,立即投放了一些较为常见的动物造型拼板,拼板的数量也增加到6—7块;同时又照顾水平较高的幼儿,放置了颜色较多,数量为8—10块的日常物品的拼板。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去选择活动材料,使每一个孩子在不断地成功后向更高层次发展与提高。
    3、投放材料时可发动幼儿参与收集。
    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而直接参与材料的收集更能激起幼儿游戏的兴趣。例如:我们在准备喂养区的材料时,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请孩子回家收集废旧的饮料瓶和包装盒,教师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些材料分别制作成什么,听取孩子的建议,增强孩子的自豪感,而喂小动物的食物(如蚕豆、小石子、树叶、玻璃珠等)也是师生共同搜集的,这不仅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也调动了每个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投放的材料要力求多样化、有利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材料的多样化主要是指完成目标的形式要多样,材料的功能要多样,材料的品种要多样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同时投放的材料应注意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A、提供的材料要给幼儿留有想象的空间,提供一些成品与半成品结合的物品和材料。
    B、提供的材料要设置一定的障碍,让孩子想办法解决。如前提到的拼板游戏。
    C、充分利用原始材料和废旧物品等。如泡沫做的桌椅、盒子或瓶子做的娃娃等。
    5、投放的材料要安全、耐用、卫生、量足。
    根据托班孩子拿到物品喜欢撕、咬、摔、抢的特点,我们投放和制作区角材料时严格遵循安全、耐用、卫生、量足的原则,如纸制的材料用透明胶布封上外层,这样不仅不宜撕损,而且耐用;能够清洗、消毒的物品全部定期进行卫生消毒,保证孩子的安全;同时尽量选用软体的,不宜摔破的材料制作区角用具;还应准备充足的数量,保证班内每个孩子都能随时活动,减少抢夺物品等冲突的发生。
    三、区域活动中的组织与指导
    托班幼儿尚无区域活动的经验,区角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新鲜刺激,他们很愿意进活动区活动,但不知道该怎么做。我们采用了如下做法:
    1、先积累、后提炼。
    托班幼儿拿到任何一件物品,总是急于摆弄。所以一开始我们并不强求突出区角的功效,而是先将区角开放给幼儿,等他们自主摆弄得差不多了,我们再选择那些最基本、最必须、最主要的内容和活动方式介绍给孩子。由于孩子在前一阶段操作摆弄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因此通过教师的讲解后,孩子就能摆弄得更自如,并且能创造性地运用。例如在“插塑区”中,我们投放了大量的积塑后,并不急于把拼、插的基本方法传授给孩子,只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操作。刚开始,没有一个孩子知道积塑可以拼起来、插起来变成某个造型,他们只是单纯的把这些积塑当做成品玩具进行游戏,把积塑想象成枪来玩打仗的游戏或把积塑当成勺子用来喂娃娃吃饭等等,这似乎有悖于该区角的设置意图,但这也是孩子创造性的表现。几天后,教师参与到了孩子们的打仗游戏之中,故意在孩子面前用几块插塑拼搭成了一把漂亮的手枪,孩子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纷纷效仿,渐渐地这些插塑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一把把各式各样的组合手枪,当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把这种经验内化后,我们看到了“花朵”、“房子”、“床”、“汽车”等的诞生。
    2、循序渐进地开放区域。
    托班孩子在得到一种活动材料或玩具后,喜欢通过他们的各种感知觉和身体动作,不断地尝试、重复、模仿、操作。加上托班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极短,兴趣非常容易转移,刚开始时我们每天只开放一个区域就已足够,如果一下子全部开放,对于还没有规则意识、自制力又差的托班孩子来说,串区情况就会时有发生,不仅会影响活动的组织开展,常规的建立,而且对于孩子相互间的良好交往也有弊端。也许这会少了点自由的氛围,但这短暂的“不自由”正是为了换取日后的更多自主。当然,在建立了基本的活动规则后,就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决定开放区域的数量了。
    3、给孩子提供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
    托班幼儿的思维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要使幼儿真正了解各种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最佳的方法莫过于实际去操作,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主动构建对事物的认识,获取直接经验。活动区的教育应给幼儿充裕的操作探索时间,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的不同感受,让他们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性,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留出较多的时间给孩子实际操作练习,同时应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同伴间互动学习的机会,使幼儿在与同伴的互相观察、互相交流中学习。
    4、托班区域活动中的适宜方法。
    区域化学习活动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同伴、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材料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教师通过设置情境、营造氛围、创设区域,将信息传递给幼儿,同时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又促进教师不断调整活动目标、内容、指导策略,教师不同的指导策略又生成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活动区活动的指导是一种极灵活、极富创造性的工作,很难总结出一套规范化的“模式”,在此我们主要根据托班幼儿的特点归纳了以下几个比较适用的方法:
    A、谈话讨论法
    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围绕某一个活动区域组织幼儿展开讨论。托班幼儿规则意识较差,通过教师和幼儿之间谈话讨论可以帮助幼儿尽快建立活动规则。而且在问答间,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围绕主题分工、合作、协商后再开展活动。
    B、观察引导法
    观察引导法是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能适用的方法,而在托班区域活动中,幼儿组织能力、合作能力都较弱,有时会对活动失去兴趣。这时教师应有目的地施以教育影响,比如帮助幼儿分工、协助幼儿操作、担任某个角色参与活动,托班孩子愿意亲近教师,教师适当的参与和鼓励可以重新调动孩子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帮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C、榜样激励法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观察每位孩子的行为表现,托班的孩子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对于有点滴进步的幼儿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表扬、强化反馈机制,适时还可以有一点点物质奖励,如一颗糖果,一个气球等,使幼儿心理上产生愉悦体验,同时提供给其他幼儿一个正确的榜样。
    D、注意个别指导
    由于托班孩子动手能力普遍比较薄弱,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对那些发展落后于其他幼儿的孩子或接受能力较弱的幼儿注意个别指导,可以语言提示,必要时可以手把手的教授,帮助这些幼儿体验成功。
    托班区域活动的开展我们只是刚刚起步,这其中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我们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不断地积累中寻求托班区域活动的最佳方案,最优化地激发孩子的潜能,促进孩子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
    2、《体验孩子:宋庆龄幼儿园区域活动案例》 陈磊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10月
    3、《科学教育:先学前期儿童潜能开发》 楼必生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4、《做游戏学本领(0-3岁亲子游戏)》区慕洁主编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0年7月
0
顶一下
0
踩一下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网站首页 | 产品展示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在线问答

幼师群:42575230  54118754  |  园长群:107615813 | 经销商群:107617312 |  妈妈群:107616762 |  幼教公司群:121128490

在线咨询: 点击咨询
QQ:23419676 点击咨询
QQ:835226297 点击咨询
QQ:420675791 点击咨询
QQ:335163768 点击咨询
QQ:361206426 注: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1032079号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