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如何把握幼儿科学活动的指导策略

2010-10-03 22:27:17 作者:佚名 来源:幼儿园 [我要提问] 我要评论 [推荐] [收藏]


    幼儿科学教育是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主动探究、帮助幼儿形成科学情感和态度,掌握科学方法,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幼儿园各种形式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如何科学有效地贯彻《纲要》精神,落实科学教育目标,其指导方法、策略的把握尤为重要。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情境’、‘问题’、‘操作’、‘交流’”的幼儿科学活动指导策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情境创设

    科学知识以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为特点。幼儿思维的发展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而过渡,也就是说通过作用于事物的动作来主动地建构初级科学概念是幼儿学习科学的一个主要特点。为此,我们首选着眼于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情境,吸引幼儿乐于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探索学习。在中班认识“围巾”的教学活动中,张格云老师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围巾,把活教室布置成围巾店,以“福娃贝贝”围巾店的开业庆典为由,邀请小朋友光临,小朋友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自然地进入了围巾的研究课题。在大班“水的沉浮”科学探索活动中,陆梅老师引导幼儿对多种容器内的水进行尝试,孩子们非常兴奋地把小手伸入手中,拍打水面、划水、手掌压水面……多种方法体验接触水的感觉,在愉悦的探索氛围中感受水的浮力。在小班“能干的小手”教学中,翁小静老师首先为幼儿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桌面操作游戏情景,幼儿自由的选择穿珠、各种塑料胶粒、拼接插塑等玩具,在孩子尽兴的桌面游戏操作中,翁老师与幼儿小声交流,你在做什么?你的小手真能干……

    强调科学活动情境的创设既包括丰富的物质材料情境,也包括人际关系和谐愉悦的精神氛围,在孩子科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只有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理解、认同、赞扬和尊重,才会给幼儿带来满足和自信,这种满足和自信可以给幼儿带来强大的科学兴趣和动力。

    二、问题引路

    在以自主性学习为主的科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以问题的层层设置而得到体现的。环境的创设,材料的科学和丰富只是给科学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和前提条件,而幼儿的探索性思维还要依靠教师简明而富有启发性的具体问题来引路。所谓启发性问题,就是设置的问题能在幼儿心目中形成科学的疑问,产生诠释的悬念和探索的冲动。在《秋天》主题“拾落叶”活动中,大班刘静老师的问题是:“你捡了几片叶子?;它们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你发现这些叶子像什么?可以把它们变成什么图形?”这三个层层递进具有梯度的问题,让幼儿一步一步地投入到观察与创造的操作之中。在“有趣的数字”教学活动中,大班的幼儿面对着许许多多运用数字的实物——时钟、日历、车牌号、手机、摇控器、人民币……,尤老师的问题是:这儿有些什么物品?仔细比较一下这些物品上面都有什么?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作用?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上有数字?它们能告诉我们什么?等等在这些问题的逐步启发下,孩子们津津乐道地沉静在“数字”的探究活动中,并通过联想门牌号、衣服号、鞋号、电话号码、神州六号火箭等感知数字的有趣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在小班“认识兔子”的科学探讨中,张向荣老师在引导幼儿观察兔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后,提出:“为什么小兔子走路是一蹦一跳的呢?”引起孩子们进一步研究观察,有的小朋友说:“小白兔喜欢一蹦一跳的走”有的小朋友说:“这样走象跳舞一样,好看。”张老师:“仔细看一看小兔子的前面两条腿和后面的两条腿是怎样的。”在张老师的进一步启发下,孩子们终于发现小兔子的前腿短一些,后腿长一些的秘密时是多么的开心和快乐。

    三、操作实践

    科学教育中的实践操作活动是幼儿获得真知的最佳途径,也是幼儿科学认知的根本方法。在问题引路的基础上,幼儿要乐于动手操作活动,通过亲手尝试操作过程来探索新知、收获发现。然而,在以往的一些科学教育活动中,有些教师在引导幼儿操作认知中,还存在着走过场、形式化的表面现象。例如:在一次区级优课评选活动中,一节大班科学活动“拆装圆珠笔”,师:这是什么?幼:圆珠笔。师:这支圆珠笔有哪些部件组成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呢?把它拆开来研究研究后再装上去怎么样?愿意试试吗?幼:正中得意地“愿意——”。

    多么好的一次操作实验,可是,就在孩子们拆和装十分投入的探讨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完全尽兴的发挥。当时,有的小朋友单芯笔还没有装好时,老师就进入了多芯笔的拆装环节;为了把握时间,在个别指导时老师又急燥地接过孩子手中的材料,代替把笔装好;而且在少数孩子装好多芯后,老师看时间差不多了,就赶快收场,应要求小朋友停止操作,完全不顾孩子还想继续操作的感受,就急着进入介绍做法的交流环节,而没有考虑到其余大部份幼儿是否也同样获得这一拆装成功的体验。所以,我们在组织幼儿操作探索活动中,一定要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幼儿的操作过程,要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探索实践,站在孩子的高度和速度上和孩子同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不可急功进利,急于求成。

    四、交流讨论

   《纲要》科学目标第3条:“能用适当的方式,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语言既是帮助幼儿理清思维的工具,又是幼儿交流分享的手段。如果不引导幼儿表述他的操作与结果,那么他们对有关的科学概念很可能是模糊的。在“认识磁铁”这一活动中,李玲老师首先引导幼儿自由玩一玩,拿着磁铁在室内外吸一吸,看一看磁铁有什么本领?第二个环节,集体交流中,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概括起来有两种,发现磁铁吸住了什么和吸不住什么。从而组织幼儿接着讨论:“为什么这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而那些东西不能被磁铁吸住呢”它们究竟有什么不同呢?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孩子们终于获得发现,原来被磁铁吸住的那些都是铁或铁制品。第三个环节,“是这样的吗?我们是否要再次验证一下呢?”李老师又以商量的口气启发孩子们到活动室内外去亲自验证一下,体现了科学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真实与严谨。最后,在组织幼儿玩游戏:找出纸包中哪些是铁或铁制品,孩子们不用考虑人人都知道用磁铁吸的方法来鉴别,游戏玩得热火朝天。就这样,通过以上几步的交流与操作,孩子们从初浅的、表面的、模糊的认识,逐渐上升到了“磁铁能吸铁”这一初步的磁铁性能的概念性认识。所以,科学活动离不开交流讨论,交流讨论是引导幼儿进行初步归纳概括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幼儿的科学探索与创造活动时时出现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于教师来说,重要的是把握其指导的方法与策略。在宽松和谐的情境中,在充实丰富的材料中,在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师德素养中,无论是指向性的集中思维问题,还是开放性的启迪发散性思维的问题,都象温暖的春风、清新的春雨,催发着幼儿科学活动探索与创造的萌芽,促发着每一个孩子愉快地走进科学的宫殿。
0
顶一下
0
踩一下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网站首页 | 产品展示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在线问答

幼师群:42575230  54118754  |  园长群:107615813 | 经销商群:107617312 |  妈妈群:107616762 |  幼教公司群:121128490

在线咨询: 点击咨询
QQ:23419676 点击咨询
QQ:835226297 点击咨询
QQ:420675791 点击咨询
QQ:335163768 点击咨询
QQ:361206426 注: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1032079号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