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发展及指导策略

2010-10-19 20:50:00 作者:虞 霞 来源:www.baby-edu.com [我要提问] 我要评论 [推荐] [收藏]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活动过程,充满灵性、活力的区域将会给幼儿一片更加自主、快乐的发展天空。而且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作为一个不同于成人的特殊群体自然展现自己生命存在与活力的舞台,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感知世界的方式,有自己独特的行为、评价的准则与逻辑,有自己一套特殊的语言编码。在区域游戏时,儿童能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找到快乐。而怎样才能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得到生活中的经验呢?这就需要教师如何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去创设一个区域游戏的环境了。

    一、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的三个阶段

    1、适应阶段

    幼儿特点:我只要玩——单一、独占地玩

    幼儿在家习惯独自玩玩具,到了幼儿园,他只要玩自己要玩的玩具,不管别人怎么样,他要什么就要立刻得到,不会等待更别说轮流使用。

    涵涵就经常抢别人的玩具,无论怎么说都不听,一到玩玩具的时间,他就开始找自己喜欢的玩具玩,看到别的小朋友拿了他喜欢的玩具,一定要去得到他,开始是在老师那说“我要那个奥特曼,我要那个奥特曼。”我也经常告诉他等别的小朋友玩好了再和他换,可他常常跑过去就开始抢别的小朋友手里的玩具,不会等别的小朋友玩好了再去换。

    2、发展阶段

    幼儿阶段:我也要玩——模仿、合作地玩

    幼儿入园以后,自理能力逐渐增强,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产生较多的模仿行为,他们不再局限于玩自己的玩具,常学着别人一起玩,他们还经常模仿老师的样子,自己做小老师。

    3、提高阶段

    幼儿特点:我想要玩——想象、创造地玩

    这个阶段的幼儿对于活动区已经比较熟悉,进入活动区有了一定的目的性、选择性和坚持性,他们在活动中常常很快完成一区域的活动,然后会选择其他区域进行再次活动,也有的小朋友则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会不断地去创造、去发现。

    二、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探析区域活动的特征

    1、活动的交往性小

    小班幼儿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他们喜欢独自操作、平行活动,常常是一个人独自在角落里摆弄材料,很少与别人闲谈,也很少就操作中的有关问题与同伴交流,就是有交往也是只言片语,很快就结束。小班幼儿的交往范围小,活动中只关注自己,对别人做些什么没有特别的反应,但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也开始关注别人的语言和行动,并作出简单的回应。小班幼儿的交往更多是以玩具为中介而发生的,但这种交往的常常是以负面的形式出现,如玩具被别人拿走而发生争执。

    2、活动的创造性少

    小班幼儿大多具有“从众心理”,他们在区域中的操作活动很多情况下以模仿为主。他们在选择操作的内容、材料甚至是操作的表征上都常常模仿身边的同伴。对材料大多停留在常规性的操作上,不断地重复,扩展性的操作较少出现,如果有也是简单的变化。小班幼儿有时也有创造性的表现,只是这种表现是低水平的,往往具有明显的生活印记。

    3、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

    小班幼儿经常会遇到像游戏人数、材料等常规性方面的问题,或遇到不会使用材料、不会操作等知识性、技能性的问题。由于自我中心意识强,能力有限,他们缺乏解决问题的经验、能力和耐心,容意中断或放弃活动,或改换材料,进行其他活动。对于突如其来的问题不知所措,有畏难情绪,较少采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

    4、活动中自主性的欠缺

    小班幼儿的自主性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大部分幼儿能独立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和材料,发起的活动大多是自发自愿的,不需要教师过多的指导或控制。活动中有初步的自主支配行为和活动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调节活动时间,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操作。对于新材料、新内容或有一定操作难度的材料会出现犹疑,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但完成一项操作后,往往不能自主地进入下一项操作,而且出现观望或停止的现象。他们经常不能自主地解决遇到的问题或纠纷而中断活动。

    三、区域活动的创设

    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区域游戏的创设不仅可以优化游戏教学,让幼儿既成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又成为教师观察幼儿的途径,而且可以让幼儿与教师在区域游戏的过程中共享发展的快乐。

   (一)围绕目标创设活动区域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设一个区,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活动区域的设置要体现这一目标,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是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活动区域的种类。这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类活动区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准确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首先,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学计划,分月、分周的拟定区域活动目标。其次,指定目标要适度。最后,目标要具体。

   (二) 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提供材料

    有关研究发现幼儿的竞争性、侵犯性和破坏性行为在空间小、活动材料贫乏的情况下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空间大、材料丰富的情况。因此,在活动区域的材料提供上应根据幼儿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做到多层次多侧面,尽量要丰富多彩。

    我们班小朋友大部分未读过小小班,对于具体的区域活动还不清楚,只知道是可以玩的,且刚开始的区域也只有娃娃家、美术区和益智区三个,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也会慢慢地增设区域,如娃娃厨房、化妆区、小小医院等,在课上也会提醒幼儿并引导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自己去操作,而教师则会在一旁指导、鼓励。

    另外,活动区域的目的性要明确,活动区域的材料有的一放就是一、二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起孩子去想,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另外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无难以差异。

    应避免这种情况,分层投放游戏材料,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班级区域可以说是孩子最喜欢的地方,不管在什么时候,孩子都可以自由选择进行区域活动。因此,游戏材料的投放显得更加重要。游戏材料是一种信息,是各种符号的综合。如果游戏材料选择得当,它就能激发幼儿的活动热情,儿童就会积极接受材料的信息,可以说游戏材料对儿童身心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观察儿童游戏的基础上,精心地为儿童准备游戏材料,并根据儿童需要的不断变化,时常更换、及时补充游戏材料。在同一种活动区域里,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而应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动材料体现出层次性,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活动需要,使幼儿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

    在指导区域活动时,不应强硬的向幼儿灌输教育目标,而是先观察幼儿的表现,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和思路,然后顺着幼儿的思路,采取灵活的方法进行指导。

    教师在活动时除了提供多种多样的材料符合幼儿需要、兴趣的材料外,要给予幼儿较大的自由度,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教师则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在了解幼儿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即个别指导和共同参与。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使幼儿活动水平不断提高,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并收到更大的教育效果。所谓“参与”即教师在适当的时候以平等的身份和幼儿一起活动。这里,参与的时机是很重要的因素,能在正确的时机参与幼儿的活动可以扩大及丰富幼儿活动内容。但如果时机不对,可能会使幼儿中止他们的活动。因此,教师应事先观察,在决定是否或何时加入。

    总之,区域游戏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和个性化发展的形式,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进幼儿更深入地进入游戏,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0
顶一下
0
踩一下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网站首页 | 产品展示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在线问答

幼师群:42575230  54118754  |  园长群:107615813 | 经销商群:107617312 |  妈妈群:107616762 |  幼教公司群:121128490

在线咨询: 点击咨询
QQ:23419676 点击咨询
QQ:835226297 点击咨询
QQ:420675791 点击咨询
QQ:335163768 点击咨询
QQ:361206426 注: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1032079号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