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小班幼儿数学兴趣培养的5大方法

2011-02-28 18:16:24 作者:顾赛红 来源:www.baby-edu.com [我要提问] 我要评论 [推荐] [收藏]



    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征。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往往受直观形象思维的限制,再加上有些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陈旧,幼儿对数学的学习感到枯燥和乏味,许多幼儿对数学活动表现出冷淡、缺少兴趣。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我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创设故事情境,让幼儿与环境互动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好模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我们教师在组织数学教育活动时要多设计一些有趣的情节,让幼儿在有限的时间里动起来。所以我根据小班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有意的创设一些轻松、活泼、诙谐、有趣的故事情节,以此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动物美丽的衣裳”活动中,这一活动的目标是根据动物的皮毛的颜色、花纹等显著特征给动物分类,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情节:一群小动物去秋游,要乘两辆汽车,小动物会怎样分?为什么?还可以怎么分?找个地方进行游戏也要分队,小动物可以怎么分?整个活动以故事的情节贯穿,幼儿非常愿意在听故事中对动物进行分类,分的也很认真,使幼儿直接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区别对待、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新《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实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同年龄的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发展速度和发展优势是各不相同的,一刀切的教学内容使能力强的的幼儿得不到满足,能力差的幼儿无法掌握,结果两者都失去学习的兴趣。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满足幼儿兴趣,就要让幼儿进行有层次的练习,既可以让幼儿操作难易不同的有层次的材料,又可以让幼儿按不同的要求进行练习。如小班“按大小排序”,能力强的可以提供五个以上的图片进行排序(如:大小不同的各种玩具、鞋子、图书、积木等),能力中等的可以提供三个图卡进行排序,能力差的可以提供三个大小明显的实物供其摆弄排序。实践证明,在尊重并支持幼儿按自己意愿进行活动,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表现自己,发展自己独特的兴趣和能力,使每个幼儿获得成功感,提高学习兴趣。

    三、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

    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并以一定的形体存在于空间,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是形成数学概念的源泉,小班幼儿认识能力有限,运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帮助幼儿有效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地引导幼儿学习数学,能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从而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在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平时我还经常利用幼儿散步的时间,让幼儿数数园内有多少花,当幼儿无法数清时,教他们用“许多”来表示,并请他们寻找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许多”来表示。如有许多的茶杯、小床、毛巾、玩具等。 幼儿非常愿意接受,也非常感兴趣。

    四、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幼儿天性好动、喜欢游戏,而游戏又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寓数学知识的学习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整个教育过程极富情趣,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为此,在平时教育活动中,应着力于幼儿熟悉的游戏,渗透数学内容,使他们在游戏中吸收新的数学知识。例如:做体育游戏“猫抓老鼠”时我发现许多扮“老鼠”的幼儿故意不逃,愿意被猫捉住,因为被捉住“老鼠”可以和“猫”互换角色,小朋友都不愿意做“老鼠”。我灵机一动,把游戏改了一下,“猫”将抓到的“老鼠”关到箱子里,这样一来,“老鼠们”谁也不愿意被抓住,逃起来可快了。游戏结束后,我正要放出箱子中的“老鼠”,突然,一个念头在我脑中闪过:何不借此机会帮助幼儿复习数数,数一数,一共捉了几只“老鼠”?于是,我说:“小老鼠们,猫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猫共捉到几只“老鼠好不好?”幼儿兴致很高,一数正好是五只,全班幼儿都数出了总数。一次体育游戏,孩子们先是抓老鼠,再数老鼠,玩得可开心了。通过这次游戏,我想,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要多动脑筋,在适当的时候,可将一些教学内容巧妙地、合理地融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之中。

    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说:“对儿童来说,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不是从客体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从自身内部构建数学关系的。”操作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帮组幼儿在自主、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情绪愉快,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也能得到较大的发展。例如:在教小班幼儿认识正方形时,我为幼儿提供了大大小小数张正方形的纸,让幼儿自己去折叠,边与边对折,角与角对折,边对准中线,角对准中线等。幼儿通过自己折叠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认识长方形时我同样采取这种方法,并把长方形与正方形作比较,从而得出长方形的特点。然后我又为幼儿提供大量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实物。如:饼干、毛巾、长方形书、正方形书、长方形图片、正方形图片等,让他们说出它们的形状。这样的操作活动不需要老师重复讲述,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自己发现,因而幼儿学得积极、主动,对知识的理解也较准确,还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对这样的学习幼儿非常感兴趣。

    总之:数学是枯燥的,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更是如此。怎样让幼儿学得有趣呢?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的去寻找适合小班幼儿的方法,让幼儿乐在其中,让他们和数学成为好朋友,愉快地学习,从而感到无穷的乐趣。(宁波市北仑区仙荷幼儿园  顾赛红)
0
顶一下
0
踩一下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网站首页 | 产品展示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在线问答

幼师群:42575230  54118754  |  园长群:107615813 | 经销商群:107617312 |  妈妈群:107616762 |  幼教公司群:121128490

在线咨询: 点击咨询
QQ:23419676 点击咨询
QQ:835226297 点击咨询
QQ:420675791 点击咨询
QQ:335163768 点击咨询
QQ:361206426 注: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1032079号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