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园长管理案例:让教师子女不再特殊

2011-01-20 23:12:09 作者: 来源: [我要提问] 我要评论 [推荐] [收藏]


    在如今的幼儿园里,有许多年轻的“老师妈妈”,每天,她们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上班,一起下班,还会有许多机会与自己的孩子在班上见面,每每此时,同伴都会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们。久而久之,教师子女也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带着十足的优越感人园,班上老师的要求在他们看来都无所谓,老师面对这些“不听话的孩子”也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我们该如何对之采取适应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实施有效的教育呢?

    一、“藏起”一半爱,营造平等的氛围

    教师子女与老师比较熟悉,教师之间友好的感情也增添了几分对孩子的喜爱,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因此而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在成人过分地关照和宠爱下,必然会滋长幼儿莫名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会使孩子养成诸如任性、自以为是等不良习惯,一旦孩子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得不到特殊的照顾,就极易产生失落感,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同时,教师无意问流露出的偏爱行为,会在其他孩子幼小的心灵卜留下不公平的阴影,甚至对这些“宠儿”产生敌意。

    如:我班的迪迪是个小龄生,她妈妈的教室就在我们隔壁,每天她妈妈都会把她的早点带到班上来吃,还会给她安排靠老师的座位等等。有时正在上课,她会跑到前面玩老师的教具,有时她吃完了自己的一份,还会要求再吃一份点心。每每此时,老师都会碍于同事间的“面子”而尽量满足她,但时间一长,她总想从老师那儿得到一些“特殊照顾”,当老师不能满足她时,就会生气,和小朋友在一起时稍有不满就大发脾气,养成了她的一些不良习惯,一段时间过后,连小伙伴都不愿和她一起玩了。因此,教师要把对教师子女特殊的爱埋得更深一点,学会“藏起”一半爱。“藏起”一半爱,不是丢失一半爱,而是为了让教师子女不感到有所特殊,觉得老师爱我,对别的小朋友也一样。让教师子女和别的孩子一起,在老师精心营造的平等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品尝“青苹果”,促使幼儿不畏难

    挫折是追求的伙伴,追求中总是伴有成功有失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感受一定的挫折也是必要的,而教师由于私人感情,对教师子女姑息包容,平日里表扬不离口,即使犯了错误也是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教师子女的生活也就显得如此顺利:小红花每次都能戴上,额头上总有亮闪闪的“星星”,评“好孩子”从未落榜,每次表扬都有自己的一份……长期如此,事事一帆风顺,没有任何挫败,缺乏挫折的磨练和砥砺。如此培养出的孩子,一旦遇到困难、遭到失败常常是不知所措,无能为力,甚至心理难以承受,这就需要给教师子女设置一些障碍,遭遇几次失败,在品尝挫折“青苹果”的苦涩后,勇于面对困难与失败,积极进取,通过自己的努力摘取成功之树的果实。

    我班有一个教师子女,人见人爱,每次晨检,老师都要亲热几句,再发给她一个红牌子,即使她指甲长,手帕没带也能得到“宽容”,时间一长,在别的幼儿眼中得之不易的“红牌”对她来说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于是,我便和晨检老师商量,也给她几次“蓝牌子”,告诉她“你没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只能拿蓝牌子。”当时,她很伤心甚至有点不解,几次以后,她终于能每天都带上小手帕,定期剪指甲,认真接受晨检了。平时,我们也高标准,严要求地对她,表现不好就批评,要自己努力争取才能得小红花,消除了她原先的自由散漫、固执等不良习惯。由此可见,让教师子女品尝挫折的“青苹果”,能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面对困难,消除畏难心理,积极努力解决问题的优良品质,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家”与“园”同步,心手相连促发展

    为人父母的教师,既是“老师”,又是“家长”,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那就需要这些“特殊家长”们把握好教师的理智和慈母的亲情,不要因为自己是老师而对孩子有所特殊:“没关系,妈妈也是老师!”“没事,妈妈去跟老师讲一下”“老师是妈妈的好朋友"诸如此类的话对孩子的发展有极大的危害。

    因此,这些特殊的家长要配合老师的工作,老师的要求尽量让孩子去做到,老师布置的任务要引导孩子不折不扣地去完成。要求不进班吃早点,教师子女也要做到;规定不迟到,这些特殊的孩子同样也要做到。此外,特殊家长们还应注意:在上课时间不把子女随便带出,不随便去班级找自己的孩子,不因为自己的特殊地位而向老师提出过分的要求,时刻以一个普通家长的身份配合老师的工作,老师也要经常与这些“家长”交换意见,晓以利害,取得共识,督促他们在家、在园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形象,让孩子为妈妈是老师感到自豪,而不是自傲。只有“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发挥这些“特殊家长”们巨大的教育潜能,才能取得家、园互补的双向教育功效!

    四、交流与合作,转化他律为自律

    规范幼儿行为的力量一般包括外力(即教师,家长的督促)和其本身的内驱力(即为达成某种行为的内心意愿和时间行动)。通常,人们只注重外力,事实上对于优越感明显高于一般幼儿的教师子女来说,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光靠教师、家长的外力作用,显然无法真正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还用尽力挖掘启动幼儿的内驱力。我认为,创造一定的条件,加强这些幼儿与其他孩子的交流和合作,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调动幼儿内驱力的方法。

    班上有个小男孩,身为教师子女的优越感使他有很多地方都不同于一般幼儿:玩玩具时喜欢独自一人玩,别人游戏时经常去捣乱,别人做作业时他一个人自由的玩,经常破坏班上的玩具等等。我对他的情况做了分析后,便启发引导同组其它几位表现较好的幼儿与他一起游戏,一起用点心,星期天让几个同伴和他一起玩,碰到问题时共同想办法解决,并要求他们尊重关心这个小朋友。几个星期后我惊喜的发现:原来的他变了,变得合群了,懂得尊重人、关心人。我便试探着问他:“你现在怎么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了呀?”他不加思索地说:“因为他们也把自己的玩具给我玩,我当然也要这样做了。”他还高兴地告诉他妈妈:“现在我的好朋友可多啦!”这个幼儿的转变是极为明显的,在其间我并没有对他施加多么严厉的教育,而是通过与周围小朋友的交流合作,使他自己懂得了许多道理,然后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事实证明幼儿的这种内驱力的影响是极为有效的。

    当老师能理智地对待这些孩子,身为教师的家长能把握好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角色,孩子也能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合作有所领悟,那么,教师子女的教育不再是一道难题,他们会在“幼儿园老师”和“家庭老师”的共同协助、共同创设的良好氛围中健康成长!
0
顶一下
0
踩一下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网站首页 | 产品展示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在线问答

幼师群:42575230  54118754  |  园长群:107615813 | 经销商群:107617312 |  妈妈群:107616762 |  幼教公司群:121128490

在线咨询: 点击咨询
QQ:23419676 点击咨询
QQ:835226297 点击咨询
QQ:420675791 点击咨询
QQ:335163768 点击咨询
QQ:361206426 注: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1032079号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