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幼儿合作活动中教师指导的9技巧

2011-03-25 12:13:46 作者: 来源: [我要提问] 我要评论 [推荐] [收藏]


   “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合作”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十分必要,也是幼儿作为社会人必备的素质之一。目前,许多教师虽然意识到幼儿学会合作的重要意义,但教师对于幼儿合作的含义了解不够,针对幼儿在交往合作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教师往往找不到相应的对策,缺乏相应的、有效的、具体的指导措施和策略。

    因此在研究幼儿合作活动中出现的困难及问题时,我发现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在合作方面存在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教师根据这些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帮助幼儿逐步形成合作的意识,学会合作的技能,提升合作的能力。

    问题一:小班幼儿在分享活动中不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物品
  
    案例一:

    教师在组织小班幼儿开展“玩具分享日“这一活动时,发现一部分幼儿都拿自己的玩具,不让别的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教师根据这一情况及时地组织幼儿进行交流讨论活动,让幼儿说说:你玩别人的玩具开心吗?谁的玩具很好玩?通过讨论教育幼儿在活动中与别人共同分享自己玩具的同时也能玩到别人的玩具,玩别人的玩具也很快乐,幼儿经过这一交流讨论后,在接下来的分享活动中除一位幼儿外基本上都能高兴地加入到分享活动中。
  
   分析及指导策略:
  
    1、借助材料,激发合作动机。  
  
    帮助小班幼儿逐渐树立分享意识,是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基础。如何让在小班的幼儿主动地参与到分享活动中来呢?我认为在活动前先用新奇的玩具能促使幼儿产生分享愿望和动机。教师要让幼儿经常、自觉地进行分享,不能仅依靠教师的外部教育和监督力量,而需要幼儿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愿望和动机。在这一案例中,我们让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新颖、形象、有趣、带有动态效果的玩具,并示范各种玩具的玩法,这样就激发了大部分幼儿想与别人进行分享的愿望,来促使幼儿产生分享的愿望和动机。
  
    2、分享快乐,激发合作愿望。
  
    教师在活动中及时组织幼儿交流,与同伴分享玩具过程中和分享后所体验到的愉快感。以此激发幼儿参与分享活动的愿望。因为幼儿的许多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教师让幼儿交流自己在分享活动中的快乐,让没参与活动的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到了活动的乐趣,通过榜样的学习,从而激发起幼儿的参与活动的愿望。
  
    3、及时肯定,鼓励分享行为。
  
    教师对幼儿的分享行为及时给予鼓励,当幼儿做出分享行为,哪怕只是一个举动,教师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等等,都是对孩子的肯定和鼓励,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
  
    问题二、中班幼儿在合作中各执己见,不听取别人意见                   

    案例二:

    建构区中幼儿在争夺新玩具建构,于是我说:“玩具不够用,你们能不能一起搭一座房子。”“行啊!”只见他们将手中各自的玩具都拿出来拼凑在一块儿,他们不停地忙着,这个幼儿按自己的想法搭,那个幼儿按自己的想法拆,一直没法搭起房子,这时伟伟和敏敏走到一边拿起别的玩具玩了起来,其他的幼儿还继续在不断地拼拆,突然听见翔翔叫到“两边墙要一样高”一边说一边动手比了起来,我对小朋友说“翔翔动脑筋想办法,真好!”孩子们一听,更来劲了,玄玄说:“我们把它搭高。”,宇宇和欢欢递来一个个的积塑搭起来。两边墙搭高了,不一会一座不太像样的房子搭起来了,于是我说:“你们能不能让伞屋更漂亮些?” 

    欢欢说屋子旁边种上花,大家都说好,这时连在一旁玩的伟伟和敏敏也一起参加了他们的活动。

    分析与指导策略:

    4、抓住契机,促进合作。

    中班幼儿在活动中还不能自觉主动地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因此教师在活动中抓住活动的契机,激发幼儿合作的内在需要,引导幼儿在活动区中进行合作,为幼儿多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合作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合作的技能,体验合作的快乐。

    5、及时介入,引导协商。

    中班幼儿合作能力较低,在合作建构初期,幼儿在教师的激发下有了合作的愿望,但幼儿的合作能力较低,表现为在活动开始阶段幼儿完全处在各自的活动中,不愿听取别人意见,不会协商,不懂如何与别人合作,各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因此在活动中无法合作成功,个别幼儿因此也失去了合作的兴趣。在这时教师适时地参与幼儿的活动,帮助找出幼儿好的想法,让幼儿学习听取别人的意见进行尝试,教师这时的适时参与是必要、及时的。

    6、尝试失败,体验快乐。

    幼儿在活动初期因为不愿听取别人意见,各执己见,所以经历了数次失败,在教师的帮助下,他们也意识到这样做是不行的,因此他们慢慢学习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尝试按别人意见进行建构时获得了成功,从而知道听取别人好的意见或许能成功,因此在活动中慢慢尝试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习怎样与他人合作,并从成功的合作中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进而促进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欲望。使幼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的不成功,更能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问题三、大班初期幼儿小组合作随意性较大,分工不明确

    案例三:

    幼儿小组创编舞蹈“中国功夫”。在小组表演后,教师提出疑问:“老师怎么觉得跟你们刚才编的不太一样呢?”婕婕说:“我们刚才忘记了原来编的动作。”

   师:“什么方法可以帮你们记住编好的动作和队形。”经过讨论决定用图示记录队形和动作并标上顺序。第二次活动时,一组先将记录纸分割成八格,晖晖按别人的意见进行记录,当编到第四幅图时,宇宇说:“晖晖,这个是你想的,你来排。”晖晖督了一眼图示,马上否认,“这个不是我想的”,“就是你想的”,“就不是”。两个人争吵了许久。 

    分析及指导策略:

    7、提供帮助,提高合作成效。

    在第一次表演中发现幼儿编的动作及队形在表演时都忘了,幼儿也无法从表演中获得合作表演的乐趣。因此在合作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一些合作技术上的帮助,从而能不使合作流于形式,让幼儿能有效地进行合作,并最终能体验到成功的合作表演带来的乐趣。 

    8、明确分工,提高合作效能。

    幼儿在活动中因为分工不明确而引发了许多的争吵,使有限的活动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争吵中,同时个别幼儿虽然在活动初期很积极地投入活动,但因为没有分到任务,在活动后期他们慢慢地失去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发现了问题,引导幼儿说说记录纸上的动作和队形怎么能知道是谁想的,于是幼儿将每个动作写上创编人的名字,让每位幼儿都明确自己分工,能主动地参与到合作中来,提高合作的效能。

    9、交流经验,学习合作技能。

    教师进行交流活动是为幼儿提供交流合作经验、学习合作技能的好机会,教师在交流活动中引导每组幼儿交流分工方法、完成情况以及合作是否愉快等经验,让幼儿在讨论、交流中学习怎样与人协商、怎样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明确分工的意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问题四、分组合作活动中幼儿能力及个性特点所引发的矛盾

    案例四:

    在创编“中国功夫”时,几个男孩子热情较高,抢着比划动作,并争抢着要大家选他的动作。而女孩却在一旁观看,当要她们排练时才高兴地学起动作。当排练第四幅图时,宇宇和龙龙因如何站队形而发生争吵,这时立立走过去劝他们别吵了,赶快排练,不然就来不及了。

    分析及教师的支持策略:

    1、尊重性别差异,各取所长。

    在这一活动中,因为男孩的相关的生活经验较丰富及他们的性格特点,普遍存在男孩对编动作较感兴趣,而且编的动作较丰富,女孩在编动作时表现不如男孩。教师应正视因幼儿性别差异而存在的问题,让幼儿能根据自己的长处及兴趣进行活动,教师可引导男孩帮助女孩子想动作或者帮助女孩完善编的动作,在编队形时男孩子往往态度和方法较简单、粗暴,常会在排练中引发矛盾,因此这时就可以发挥女孩的作用,让他们组织大家进行排炼。在活动中充分利用不同性别幼儿的特点,让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2、尊重个体差异,因势利导。

   “强强”组合易在合作过程中发生争端,互不相让而导致合作的失败。针对这样的组合,在合作中的冲突总是不可避免的,其实冲突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可以启发和提示幼儿从更多的角度、更细致的考虑问题,促使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尝试理解别人的想法,协调与他人的认识,克服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教师可先让幼儿体验合作失败带来的不快与失落感,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协商、学会理解和接纳他人的观点和建议,在必要时作出让步,真正做到强强联合。

   “强弱”组合的幼儿,往往是强者担当指挥者的角色,弱者只是随从者,从表面上看是最会合作的,其实他们没有主张,活动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此时的分工显得尤为重要,在活动中应让每一位幼儿明确活动的具体分工,让能力弱的幼儿能有独立承担的任务,让能力弱的幼儿多思考、能力强的多帮助,做到强弱互补,共同提高,让弱的幼儿合作的主动性逐渐由主次型向双主型,最后达到和谐型。(郭玲玲)
0
顶一下
0
踩一下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网站首页 | 产品展示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在线问答

幼师群:42575230  54118754  |  园长群:107615813 | 经销商群:107617312 |  妈妈群:107616762 |  幼教公司群:121128490

在线咨询: 点击咨询
QQ:23419676 点击咨询
QQ:835226297 点击咨询
QQ:420675791 点击咨询
QQ:335163768 点击咨询
QQ:361206426 注: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1032079号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