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如何对大班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2011-05-24 16:35:49 作者: 来源: [我要提问] 我要评论 [推荐] [收藏]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宠爱甚至溺爱,有的父母只知道把全部的爱都倾注给孩子,而没有培养孩子去爱别人,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不是“双向交流”,而是“单向输入”。久而久之,孩子只知道获取别人的爱,而不知道怎样去爱别人,不会同情。体谅别人的难处和痛苦,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往往缺少工作热情,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对人对事淡漠无情,更不可能热爱集体、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所以,培养爱心必须从小做起。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呢?

    一、在主题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一)结合五大领域教材内容中所包含的爱的目标进行教育。

    幼儿园没有独立的德育领域,它容易受到忽视而“孤立”于幼儿园各项活动之外,虽然许多活动中包含了德育与爱的目标,但由于教师在确定活动内容时不自觉地或偏向独立的教育领域。因此,教师应该将各领域中所包含的爱的目标做为重点,对幼儿进行教育与培养。从认识入手,通过情感的激发和意志的培养,最终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二)以节日活动为主线开展爱心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节日的种类日益繁多,如“重阳节”、“三八妇女节”、“植树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以节日为主线开展主题活动,既拓宽了幼儿的知识面,又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为孩子提供了锻炼道德意志,表达道德情感的机会。以“九九重阳节”为例,我们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开展了以“关爱老人”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孩子们通过《我为爷爷奶奶献爱心》、儿歌《小板凳》、《拐杖》、歌曲《让座》等,让幼儿知道老人年纪大了很孤独、无助,需要我们的关爱,懂得敬老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的,让幼儿感受付出爱和得到爱的同样快乐,使他们增强自信心,认识到自己对别人也有帮助,也很重要。

   (三)充分发挥艺术作品的效能。

    幼儿的思维形象、具体,用抽象的概念往往难以接受,而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像童话剧《小熊请客》、故事《七色花》、《三只蝴蝶》,歌曲《小鸟鸦爱妈妈》、《雨中接妈妈》,中华美德故事《孔融让梨》等艺术作品,都蕴含着美好情操的主题。给人以爱的思考和快乐。如在故事《七色花》里,小女孩珍妮在得到神奇的七色花后,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将六片花瓣一一扔出去,却没有得到快乐,而最后扔出的花瓣使不能站立的维嘉奔跑着和她玩起来,她心里非常高兴。我们引导孩子们讨论“哪一片花瓣用得好”,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会用来做什么?在讨论过程中孩子们懂得了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萌发了他们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又如欣赏完故事《孔融让梨》,大家一起讨论,孔融小朋友为什么没有拿“大梨”而拿了个小的呢?通过讨论让幼儿懂得互相谦让的道理,知道同班的大孩子应该关爱小孩子。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展爱心教育。

    多媒体教学有着直观、生动、幼儿喜爱、乐于接受等教学优势。大班孩子已经有了思维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感受美好事物的愿望,孩子们已经能通过自主教育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而此时教师应尽量配合幼儿,给幼儿提供有利的社会资源。在孩子面前着力展现更多真、善、美的世界,让孩子们真正去体会,追求真、善、美的生活。如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在电视上看到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后,主动给辛苦了一天的妈妈洗脚。于是我设计了一节爱心公益广告欣赏活动。孩子们通过观看公益广告《爱心传递》、《让座》、《把书献给爱书的孩子》、《关爱别人快乐自己》等,让幼儿在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后,通过自由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认识体验,懂得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关心他人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琴童》专题报道,讲的是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因为自己的好朋友得了“癌症”没钱接受治疗,辍学在家中,他很想帮助他的好朋友,可是没钱,于是在与父亲商量后,利用每个星期六、星期天的时间,在城市的广场上,商场的门口,拉小提琴为好朋友募捐手术费。最后他的真诚和友爱,感动了周围的人们,有好多好心人为这个可怜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最终他顺利的完成了手术。观看这则专题报道后,幼儿对患病的孩子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并表示出想要帮助他们的积极愿望。同时,他们对“琴童”的这种关爱自己同伴、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的这种举动无限敬佩。

    二、一日活动中贯穿爱心教育

    幼儿一日生活中大部分时间处在幼儿园中,一日生活常规和生活制度中,渗透着德育的内容,通过常规训练和严格执行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有礼貌、守纪律、诚实、勇敢、自信、关爱他人,爱惜公物等品德和行为,在一日活动中渗透爱心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幼儿爱心教育实效性的保证。

   (一)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从小事抓起,从基本要求做起。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们根据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内容,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有内容、有检查地扎实开展教育活动。如:

   (1)从开学初我班就安排了值日表,要求幼儿提前来幼儿园帮助教师搞好晨间卫生,值日生负责完成课间发剪刀、胶水,课后整理幼儿用书,收拾桌面杂物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2)针对小班小朋友新入园不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出现的哭闹现象,每天从本班抽出五六人在课余期间,帮助小班小朋友整理衣物、图书。给小班的小朋友讲故事、跳舞、唱歌来分散小班小朋友的注意力,使他们顺利度过哭闹期。

   (3)又严格要求幼儿盥洗入厕、上下楼、拿杯子都是按照顺序进行,不能争抢。
   (4)要求幼儿每天入园和离园时,都使用礼貌用语,同时教师也严格遵守用礼貌用语和小朋友们问好道别。在日常与人交往和游戏中,坚持使用“请”、“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礼貌用语。

   (二)随机教育

    生活是爱心教育最好的土壤,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蕴涵着很多的爱心教育契机,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及时发现,善于捕捉。在户外游戏中我看到幼儿们把一个方便面袋踢来踢去当球玩。及时制止批评后,幼儿表现出很委屈的样子,因为袋子不是他们扔的,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设计了“我为幼儿园献爱心”活动,幼儿通过讨论,自己积极参于到保护幼儿园的环境中来,提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口号”。一日晚上,王老师打电话说感冒严重希望换班。第二天早晨,有几个孩子问我,为什么王老师没有来?她怎么了?我告诉他们王老师生病了,所以我们换班了,小朋友都表现出担心、难过的样子。于是我通过谈话的方式与孩子一起回忆王老师为大家付出的辛劳与关爱,并带领孩子们去王老师家,探望王老师。孩子们在王老师床头问寒问暖,非常关心,还表示以后要听王老师的话,不再让王老师生气。

   (三)榜样教育

    榜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其朴素的社会学依据是“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即在比较中找到差距,完善自己,见贤思齐。因儿童模仿能力强、可塑性强,易受道德榜样的影响,故可以启发并推动他们做好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雷锋”就是很好的爱心教育榜样,因此,在3月5日学习雷锋日之际我们积极开展了“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主题活动,通过学习故事《雷锋叔叔的故事》、《雷锋叔叔小的时候》,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绘画《我给雷锋叔叔画像》、电教《雷锋》一系列有关雷锋的优秀事迹的学习活动,使幼儿知道已有这么一个解放军叔叔,无私的为大家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同时,他的举动也赢得了大家对他的认可,尊敬和爱戴,尤其是学习故事《雷锋叔叔小的时候》之后,幼儿们发自内心的感触很深,对雷锋小的时候的遭遇纷纷表示出同情,同时深切感受到自己现在是多么的幸福,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是多么庆幸的事情。

    榜样的树立在幼儿教育中不光是雷锋这样高大的形象,幼儿的生活中也可以树立起学习的榜样。杨慧渊小朋友是一位非常乖巧、礼貌的孩子。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都礼貌的向老师问好,其它小朋友向她问好时,她也很礼貌的向别人问好,平时生活中她也总是帮助年龄较小的同伴穿衣服、系鞋带。杨慧渊良好的行为表现与她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对于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教师无法要求每个孩子都能像杨慧渊一样,何况每位孩子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与不足,杨慧渊小朋友只是在“关爱他人”这一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点,因此,我们在全班小朋友面前树立起了杨慧渊这个榜样。每次看到杨慧渊为大家做了好事,都及时地给予表扬,并鼓励其他小朋友何她学习,孩子是喜欢模仿的,尤其喜欢模仿榜样,也易受鼓舞,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为大家服务的行列之中。

    三、爱心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影响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我认为爱心环境的创设除了在班级里建立植物角、动物角、图书角、这些硬件环境以外,教师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幼儿爱的发展和培养都至关重要。

   (一)教师言行对幼儿的影响

    教师是幼儿最实然和应然模仿的对象,我们不仅是幼儿智慧和人格的引导者,而且是儿童智慧学习和人格学习的直接楷模。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是高大的、完善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许多、纯洁目光的注视与效仿。教师良好的言行举止对幼儿良好道德品质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一次音乐活动中,旺姆的喷嚏声几次打段了我的琴声,小朋友都在埋怨:“谁呀,老打喷嚏?”原来娜吉旺姆感冒了,鼻涕挂在嘴皮上,还不等我起来,扎西南吉已经像个大人似的取出餐巾纸,帮旺姆擦鼻涕,这时我们大家都在看着扎西南吉,她连忙不好意思的缩回手,笑笑说:“王老师,以前也是这样帮小朋友擦鼻涕的,”我及时的对扎西南吉小朋友提出表扬。同时引起我的思考:我平时的一个小小举动,竟然被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足见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力,因此,教师更应该积极在幼儿面前展现美好的、关爱的形象来引导幼儿。

   (二)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他们会主动模仿看见的行为或听见的语言。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图弗斯大学心理学家,大卫•爱贝坎说:“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道德情感的人的方法就是自己做一个有道德情感的人。如果你诚实、正直、有修养、有爱心,你的孩子就会学着去做的。”这就充分说明了家长示范性的重要性。

   中央电视台有一期节目感人至深,在2006年,《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上,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常年照顾着很多孤寡老人。当主持人问道,你为什么会这么做,她的回答质普却很有力:“我母亲以前是这样做的,现在我也是这么做的,我坚信我的孩子也会像我一样做下去的。”这就是家庭环境对孩子影响的有力证明。

    四、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必须将幼儿园和家庭有效的结合

    幼儿的生活空间,包括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环境,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必须树立大的教育观,以幼儿园教育为主,家庭教育紧密配合,在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的情况下才能形成一种合力,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情感品质。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家园共育活动。比如:“家长座谈会”、“家长开放日”、“家长问卷调查”、“庆元旦课题阶段性总结”等,通过这些活动向家长介绍爱心教育的意义、方法,及时反馈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表现、进步与不足。针对有些幼儿在幼儿园一个样,在家一个样的现象,为了避免幼儿人格两面性的产生,考虑到家长多、时间紧、沟通不方便等种种因素,我们采用已小纸条传递这种方式,将孩子在幼儿园中出现的问题,进步写在纸条上,与家长交流。同时也得到家长的积极回应,家长将孩子在家中的良好表现,以及希望改进的方面,写在纸上,带到幼儿园,我们在全面小朋友面前宣读这些留言,对本人和其他孩子都是一种鼓舞。

    五、给幼儿亲身体验,实践的机会

    任何一种教育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将这种教育的意义,转化为开动思想,幼儿爱心教育,只停留在说教的层面上是不具备实际意义的,只有将幼儿已有的爱心理解、爱心经验。转化为行动,幼儿爱心教育才算真正有意义。那么我们就必须提供给幼儿亲身实践的机会,当我们得知刘雨婷一家发生车祸后,我们积极宣传、联系,终于让我班幼儿有机会亲自拿着鲜花去探望伤病中的刘雨婷一家。“六一”节过后,我们积极和当地民政部门协商,组织幼儿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为老人送上我们的关怀与祝福,在歌声与舞蹈中,我们看到了老人们眼里的泪光,感受到了他们的孤独,更体会到了给他们带去快乐后的幸福与满足。(甘南州幼儿园 王婧)
相关热词搜索:爱心教育幼儿园教育
0
顶一下
0
踩一下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网站首页 | 产品展示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在线问答

幼师群:42575230  54118754  |  园长群:107615813 | 经销商群:107617312 |  妈妈群:107616762 |  幼教公司群:121128490

在线咨询: 点击咨询
QQ:23419676 点击咨询
QQ:835226297 点击咨询
QQ:420675791 点击咨询
QQ:335163768 点击咨询
QQ:361206426 注: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1032079号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