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语言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倾听习惯?

2014-07-31 10:53:38 作者:匿名 来源: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我要提问] 我要评论 [推荐] [收藏]

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就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
 
    新《纲要》中明确要求“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而在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中,倾听目标排在首位。因此,教师在语言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这是发展幼儿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是保证幼儿愉快地生活、学习、游戏、运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呢?

    一、帮助幼儿掌握倾听技能

    在语言教育中,教师应帮助幼儿形成三种倾听技能,即有意识倾听、辨析性倾听和理解性倾听。

    1.有意识倾听,即集中注意力地倾听

    这种能力在幼儿刚入园时即可有意识地进行培养。教师与幼儿面对面地进行语言交流,帮助幼儿将语音与动作建立同步反应,久而久之幼儿会养成集中注意力倾听的习惯。根据幼儿的这种倾听特点,教师在对低幼年龄幼儿进行语言教学活动时,最好以分组或个别的形式进行穿插教学,尽量与幼儿保持面对面的交流和适时的个别交流,以保证幼儿有比较理想的倾听效果。

    年龄小的幼儿喜好模仿或重复成人的语句,为了让幼儿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情况下获得最佳的倾听效果,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学说简短、浅显的词、句和儿歌,从而达到发展幼儿语言的目的。如学习儿歌《住新房》,教师可采用填充儿歌语句的方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并做出相应的回答。

    (师)喵、喵、喵,(幼)小猫住在一层楼。
    (师)汪、汪、汪,(幼)小狗住在二层楼。
    (师)哈、哈、哈,(幼)来了一位新朋友,问你住在几层楼?

    为吸引幼儿安静地倾听,教师在讲故事时应尽可能做到语言生动、表情丰富。尤其是针对低幼年龄幼儿,应尽可能放慢速度,使他们能听清每个字的正确发音,特别是一些幼儿不易发准的音,可在口型上稍微夸张些,这样不仅能使幼儿听清准确的发音,还能看清发音的口型,便于他们模仿。如绕口令《四和十》就要求幼儿注意倾听“四”和“十”的不同发音并学习复述。

    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仍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所以在倾听某一内容后,应该多鼓励他们表达,并适当放低要求。如在听完故事后教师的提问可略有要求,请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尽量和别人说的不一样,这就要求幼儿有意识地去倾听同伴的发言。对于中、大班幼儿则应逐渐提高要求,而且要求应越来越具体,让幼儿明确:只有听清楚了,才能有效地表达与交流。如在讲述故事《逃家小兔》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故事中小兔变成了哪些东西?兔妈妈又变成了什么?最终小兔离开自己家了吗?兔妈妈追到小兔了吗?”以此来引导幼儿带着问题集中注意力地倾听故事。

    2.辨析性倾听,即分辨不同的语音、语调和语气

    在以前的幼儿语言教育目标中有“能声音响亮地或大声地回答问题”这一要求,而在幼儿园里我们也经常会听到教师和幼儿说话常常嗓门很高,幼儿回答问题也是大声喊叫,这是一种误解和错误的做法。其实婴幼儿的听力较成人更敏锐,他们能接收到成人不能接收到的频率刺激。因此,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讲述更能吸引幼儿的关注,教师应注重随故事情节的转换而相应地改变语音、语调和语气。如讲述故事《三只小猪》,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步深入,教师就应该运用不同的语音、语调和语气来讲述,将故事情节逐步推向高潮,以吸引幼儿倾听。又如学习散文诗《春天来了》,教师在引导幼儿朗读时,可要求幼儿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表现春天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使幼儿因为自己念得好听而自然感受到作品的意境。

    3.理解性倾听,即掌握倾听的主要内容

    在日常生活和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通过交谈、讲述和文学欣赏,逐渐学会正确地理解语言内容,增强了对语言运用、语词排列的敏感性,并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运动等活动中,对倾听到的不同语言结构不断地进行调整和重组。针对幼儿的学习特点,教师要多给幼儿提供调整语言交际策略的机会,从而促使幼儿更主动地倾听、理解加工和表达语言信息,促使他们在交往过程中更主动地理解倾听内容。如在幼儿欣赏、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散文诗的仿编,由于幼儿有了较好的理解性倾听技能,因此在仿编过程中思维活跃、激情高涨,对仿编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1.多样的听说形式是培养幼儿倾听行为的基础

    在仿编故事、创编儿歌之后,教师可以采用点评的形式,让幼儿讲述自己的听后感,并引导幼儿评价哪些地方编得好、为什么,或是请幼儿对某个同伴的回答提出不同的意见,从而鼓励幼儿积极倾听。还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表演会、故事会、小小新闻发布会等,来提高幼儿听和说的能力。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用语也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当教师给幼儿讲故事时,他们个个全神贯注,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教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故事的内容、情节吸引幼儿,另一方面是教师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讲述,配上丰富的动作、表情,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所以培养幼儿的倾听行为,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用语也很重要。

   2.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培养幼儿倾听行为的关键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一定的“语境”,因为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语境依赖度”。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幼儿易懂的或是比较经典的幼儿文学读本,与幼儿一起开展分享阅读,让幼儿边看边听,从而培养其倾听行为,激发其学习兴趣,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并进一步加深幼儿和教师、同伴间的感情。教师还可以为幼儿开辟倾听角,提供倾听机会,为幼儿反复播放一些音像作品,指导幼儿边翻阅图书边安静地听故事。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幻灯片、教学图片、桌面教具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如故事《好朋友》讲述的是两只小兔一起在大树林里采蘑菇时发生的事情,教学中配以多媒体动画。当幼儿看见闪电、听到雷鸣时,便立即猜测到一场大雨将要来临,这就激励幼儿去想象故事的后续情节,并且随着情节的进展始终保持倾听的积极性。

    3.及时的鼓励是培养幼儿倾听行为的动力

    教师的称赞和表扬对幼儿来说,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是促使幼儿对自己才智产生自信心的动力,故而幼儿对鼓励很敏感。由于幼儿的行为有易反复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多运用正面的、积极的评价手段,用经常的、积极的评价方式来肯定、鼓励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从而逐渐使这一习惯成为幼儿的自觉行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时会出现几个表现欲较强的幼儿,而有的幼儿又过于安静。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教师可以既表扬前者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又适当地控制他们的过分表现,使其明白不仅要自己讲,也要让同伴讲;而对那些较安静的幼儿,则要鼓励他们认真倾听活动要求、规则,并给予他们适当的表现机会,让他们树立自信,学会积极地表现自己。

    听是学和说的“奠基石”。实践证明,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后,说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活动中的每个细节,及时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当集体活动开始时,教师可用自己的眼神去捕捉幼儿的眼神,从而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在故事讲到关键的时候,可以停顿一下,并向幼儿提出疑问,让幼儿带着思考继续倾听、积极倾听。而当个别幼儿出现不认真倾听的现象时,教师则可轻轻地走过去抚摸他一下,示意他认真倾听等。长期这样持之以恒,幼儿便会逐步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在一个活动或一朝一夕中养成的,它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乃至整个学习生活中,只有让幼儿主动地听、积极地说,其语言表达能力才会提高;而教师也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个性,灵活地采用艺术的教育方法。
相关热词搜索:幼儿倾听习惯
0
顶一下
0
踩一下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网站首页 | 产品展示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在线问答

幼师群:42575230  54118754  |  园长群:107615813 | 经销商群:107617312 |  妈妈群:107616762 |  幼教公司群:121128490

在线咨询: 点击咨询
QQ:23419676 点击咨询
QQ:835226297 点击咨询
QQ:420675791 点击咨询
QQ:335163768 点击咨询
QQ:361206426 注: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1032079号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