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幼儿园课题研究常态化的现状及对策

2015-1-26 17:17| 发布者:蔷薇| 查看:6979| 评论:0

摘要:  一、 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真正想要让课题研究常态化,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觉得,影响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常态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畏难情绪, ...

  一、     研究现状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真正想要让课题研究常态化,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觉得,影响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常态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畏难情绪,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总觉得课题研究是专家的事情,工程浩大,自己无法完成;二是无从下手,一些刚工作没有几年的新教师,因为知识经验水平有限,较难把握课题研究的目的、方法;三是重视不够,一些具有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常常为了忙于各级各类评比、检查、展示,而疏忽了课题的研究。

  二、     对策建议

  针对这些不同的情况,我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确保课题研究常态化。

  (一)        转变观念、明确思想,制定常态化机制

  首先帮助教师明确教育科研与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的关系,树立“教育科研是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的观念,知道这不但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也是学校管理的需要,更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使教师对课题研究更加重视。其次,让教师明确,我们不必像“术有专攻”的专家们那样开展研究,不要一提到课题研究,好象就必须是他人从未做过的,研究的成果最好是要“填补某一空白”、或者必须是“实验研究”的,片面地认为,只有这样的课题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属于“规范的”研究。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研究者认识到,教师的教育研究应有别于专家的研究。“教师研究的课题应该是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应该是自己有兴趣去研究的、与改进和提升自己教学实践相关的问题,而且是确实需要以课题形式深入开展研究的问题”;“对幼儿园教师来说,从自身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是其确立研究课题的基本思想”。

  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建立与之相对应,适合其发展的研究制度。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决定效果。为了积累课题研究资料,也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常态化,我们还和绩效考核相结合,制定了课题研究考核机制:每月填写《课题实施记录表》,把课题实施过程客观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最原始的宝贵资料;在实施课题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大家各自提出问题,再找出具有共性的,一起商议讨论,形成《每月一议》;最后每人根据自己课题实施的真实情况,每月撰写科研随笔,每学期撰写两篇科研论文。

  (二)        加强过程性研究,从小处入手,细化子课题

  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在幼教领域中存在着举不胜数的问题,研究者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是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进行一一研究,而是只能从中选择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能够解决的重点问题予以研究。因此,在确定课题后,首当其冲的便是要对课题中所面临的诸多实践问题作一番的梳理与分析,以判断哪些是属于迫切需要解决的、能够解决的重点问题?对课题所涵盖的若干具体的“小”问题进行逐一分解,并根据课题研究目的、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对所分解出来的这些“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在明确课题研究目标后,再对所分解出来的具体研究问题进行增删,保留与课题研究目标有关的“主干”,而去除其“枝蔓”,形成各个子课题。例如我园这学期的课题《幼儿园家园沟通的途径和策略》,就是根据老师和当今家长沟通之间出现的问题而确立的课题,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又把它细分为五个子课题:《对各年龄段幼儿家长沟通心理特点的研究》、《对老师各种沟通方法针对性、适宜性的研究》、《对沟通方法多样性的研究》、《对沟通人际密度所产生效果及沟通语言有效性的研究》《对建立网络家园沟通平台的研究》。一学期实施过后,我们发现,有些子课题的内容有所重复,有些子课题的内容不易实施,又把子课题改成三个:《对沟通的途径方式多样性的研究》、《对不同类型家长沟通针对性适宜性的研究》、《对沟通技巧及沟通语言有效性的研究》。

  虽然这些子课题很“小”,但小而指向性明、实践性强、周期性短,因而便于施行,实用价值明显。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是一种方法、手段,又是一扇思想、智慧之门。这扇门有点窄,但耶稣告诫人们“要走窄门”,由此入门并出发,将走向宽广,走向顶峰。

  为确保子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我们还做到“四保证”。保证学习时间:将自主研修与集体学习培训相结合,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的科研学习,平时进行自主学习。保证学习内容:将自定学习主题与引导性主题相结合,每次的科研活动,确定一个共同的学习主题。保证学习形式:将教研组学习与学习型小组相结合,学习型小组的确立,可以是相同子课题成员组成的,也可以是有共同问题的成员组成的。保证研究效果:将绩效评价与自查反思相结合。

  (三)        教科结合,共同发展

  “科研即教研、教育即研究”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将教育科研看做与教学工作密不可分的部分,确为一条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质量的便捷之路、高效之路。基于这样的认识,把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把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整合到一起,教研活动紧扣科研课题,把课题分解细化到小主题,教师带着问题研讨,这样我们的教研活动有了主题,课题活动有了研究过程。如我园在开展课题《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整合策略之研究》时,我们结合每个教研组的小课题,以小、中、大班三阶段为单位,认领美术、数学、社会领域的子课题,分别着手进行这三个子课题的研究。我们通过教学活动评比、主题沙龙研讨、幼儿作品展示、环保意识宣传等活动,有效整合了教科研活动。由于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的有效整合,形成了科研活动课题化,课题研究教研化,教研活动专题化,不仅较好地落实了课题研究任务,减少了重复活动的负担,提高了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课题研究常态化,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随着我们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的问题也会不断涌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必将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常态化的课题研究,踏踏实实走好我们的课题研究之路。





1、下载 幼师帮手机APP,百万幼师同分享!幼儿教师教学的必备工具!
2、下载 亿妈汇手机APP,百万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妈妈育儿的必备工具!
3、下载 孕妇宝手机APP,百万孕妇面对面交流!孕妇必备的孕产工具!
4、APP安装方法:手机打开亿师官网(www.yishiwang.net )网页最底端选择客户端安装!

5、关注"幼儿园教育"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幼儿园教育"-关注带有幼师帮图标平台
6、关注"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号 qq23419676)
7、加我微信:qq835226297(每天分享幼教资源) 联系QQ:2870247344(注明幼师身份) 幼师Q群:107616762 (注明信息来源及幼儿园名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