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音乐教学目标的重塑

2014-12-22 21:29| 发布者:花儿朵朵| 查看:11265| 评论:0

摘要: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尤其是音乐智能理论为音乐教学及其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界定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分析了我国音乐教育活动的现状,在多元智能理论背景下着重讨论了幼儿园音乐教学目标的重塑。儿童 ...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尤其是音乐智能理论为音乐教学及其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界定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分析了我国音乐教育活动的现状,在多元智能理论背景下着重讨论了幼儿园音乐教学目标的重塑。儿童的身体、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应在正确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观念指导和科学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得到和谐而全面的发展。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加德纳经过多年对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等的广泛研究,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他通过大量心理学的试验数据和实例的观察分析,认为人类至少存在八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交往智能[1]。

  每一智能类别存在多种表现方式,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提供丰富的环境与指导,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有能力将所有八种智能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加德纳指出:"虽然我所称的'智能核心'或者是'亚智能'都是各自分别存在的,但是在运用时却是彼此互相连贯使用的,在正常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智能实际上从生命的开始就相互作用,相互铺垫了。而且,它们最终都将被调动起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及社会功能[2]。"

  音乐智能是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他首先命名了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但他并不认为它们最重要,而是认为这八种智能同等重要。音乐智能是感受、辨别、记忆、改编和表达音乐的能力,包括对音高、节奏、音长和音色的敏感性。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曾告诫我们: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只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培养,进而为音乐所用[3]。由此可见,人类与生俱来就拥有音乐的天赋,故每个人都能发展这种智能。儿童时期是处于声音和音调敏感性发展的关键期,对音乐能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学习活动使幼儿的素质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音乐智能能够在多元智能中占有一席之地说明了我们没有理由轻视音乐教育的价值所在,因为音乐智能的开发主要是通过音乐教育来实现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歌唱、韵律活动、音乐欣赏、音乐游戏等领域的学习都可以促进幼儿音乐智能和其他智能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幼儿园音乐教学目标解析

  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就是对幼儿园音乐教育所预期达到标准的一种期望,它不仅制约着音乐教育的整个实施过程,而且是一切音乐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歌唱、打击乐器演奏、韵律活动、音乐欣赏四个方面。总的表现在发展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艺术表达能力;发展幼儿的情感体验、情感表达能力和进行自我情感控制能力;发展幼儿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积极、独立的个性品质;发展幼儿的守纪、负责、公正,善于合作交往的良好社会品质[4]。

  (一)当前我国幼儿园音乐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由于教育目标对教育本身具有先导作用,因而使教育目标的制定成为一项具有严密学术性和政策性的工作。制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主要依据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社会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要求,以及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科本身的特征。

  1、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儿童音乐心理、音乐能力的发展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能从艺术表现的角度反映出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化技能发展的水平。同时,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兴趣和需要。只有依据儿童音乐发展的实际水平、需要和可能性,才能构建起真正适合儿童发展的音乐教育目标。

  2、社会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要求。

  我国建国初期至70年代对于音乐教育的目标,强调的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教育;而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在音乐教育目标体系中更突出强调并增加了对人的探索精神、创造意识及主动积极的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等。由此可见,教育作为传递人类文化的一种手段和中介,必然会使社会文化对教育的要求体现在教育目标之中。

  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本身的特征。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具体对象是3-6岁的儿童,这也就决定了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不必过分追求音乐知识本身的系统性,而应着重体现把音乐作为促成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载体。学前儿童音乐是儿童习得"音乐语言"(旋律、节奏、节拍等),体验并创造性地表达对周围事物认识和感受的一种艺术活动。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如何既充分地让儿童享受音乐活动过程的快乐,又顾及到音乐技能技巧的学习;如何既尊重儿童对音乐的探索和创造,又要把儿童的音乐表现活动逐渐纳入到符合音乐审美创作原理和规律的轨道上等问题,都将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制定产生密切的联系[5]。

  (二)当前我国幼儿园音乐教学目标存在的不足

  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沿用50年代中期前苏联的分科教学模式还比较普遍。目标强调各学科知识习得的系统性、层次性。课堂采用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三步曲"模式,强调课堂结构的完整性,教学内容按大纲适用固定的统编教材。

  这种目标模式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较强的系统性,但灵活性不足。

  教材内容按认知结构由浅入深编排,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异,幼儿生活经验与知识的差异,加上分科教学各科知识单列进行,缺乏乡土教材的渗入,使教学脱离幼儿生活,缺乏生机。

  2、程式化的课堂模式忽视幼儿主体性发展,教学方法较单一。

  在传统目标模式下,课堂的"三步曲"模式对一般的常规教学有一定作用,但对实践性强的音乐课来说则不太适合。因为音乐活动需要幼儿亲自参加艺术实践,即通过唱、跳(舞蹈)、欣赏、打击乐器、即兴表演、游戏等活动来获得对音乐艺术的感受力、理解力、审美力和创造力,而这种能力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实践和感受而获得的。音乐的本质,是"一种培养创造力的活动"。然而,程式化的音乐课教学使得基本部分占时间过多,幼儿坐得太长,教师教得多,幼儿实践的机会少。这种千篇一律的程式化教学,很难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重传授知识,轻兴趣及创造力的培养。

  多元智能理论特别注重优势智能如何向弱势智能迁移,从而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而这种迁移的动力就是兴趣。同时,人的创造力的培养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之一,但是不少教师按大纲要求只教一定数量的歌曲、舞蹈、游戏就完事,忽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及提升自身创造力的需求。其结果是幼儿只会唱教师教过的歌,只会跳教师教过的舞[6]。

  针对这种传统幼儿园音乐教学目标的不足,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必将给我们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带来一个新的视野。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幼儿园的音乐教学目标重塑

  长期以来,我国非常重视强调音乐教学的德育与智育功能,但忽视了音乐教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使得我国音乐教学失去了活力与吸引力,学生接受的只是与音乐教学的理想背道而驰的技艺训练和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这种音乐教学使得学生失去了对音乐学习和创造的兴趣与信心。要实现音乐教学的本质,重新发挥音乐教学在整个幼儿园教学中的独特作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重塑音乐教学的目标,使之能同时符合音乐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1、下载 幼师帮手机APP,百万幼师同分享!幼儿教师教学的必备工具!
2、下载 亿妈汇手机APP,百万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妈妈育儿的必备工具!
3、下载 孕妇宝手机APP,百万孕妇面对面交流!孕妇必备的孕产工具!
4、APP安装方法:手机打开亿师官网(www.yishiwang.net )网页最底端选择客户端安装!

5、关注"幼儿园教育"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幼儿园教育"-关注带有幼师帮图标平台
6、关注"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号 qq23419676)
7、加我微信:qq835226297(每天分享幼教资源) 联系QQ:2870247344(注明幼师身份) 幼师Q群:107616762 (注明信息来源及幼儿园名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