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幼儿教育学复习提纲

2015-1-26 17:26| 发布者:简爱| 查看:5688| 评论:0

摘要:  第一章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与本质1、广义:泛指一切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狭义:专指学校教育。   2、本质(或根本性质、基本职能):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 ...

  第一章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与本质1、广义:泛指一切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狭义:专指学校教育。

  2、本质(或根本性质、基本职能):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二、教育的目的与作用1、广义: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2、作用:指导、评价(根本标准)、导向3、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即政治)(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判断和确定教育性质最主要的标志)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判断和确定一个社会教育性质的重要标志)3、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决定着教育目的(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即政治)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主要途径)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间接)四、教育与生产力(或经济)(一)生产力或经济(物质基础)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教育还是直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三)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人可以通过接受教育增加自身收入五、教育与个人的发展--教育的微观功能1、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3、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延时的价值4、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第二章 幼儿教育概述一、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一)概念:广义:凡是能够对幼儿身心发展有影响的活动;狭义:专指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学:是指专门研究3-6周岁幼儿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意义:1、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2、帮助幼儿适应学校生活,为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3、减轻父母教养负担并改善处境不利幼儿的状况二、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幼儿教育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具有永恒性)(一)不同社会的幼儿教育1、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存活、平等、无阶级性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幼儿教育:统治需要、家庭进行、阶级性和等级性3、资本主义社会的幼儿教育:

  生产的社会化带来了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幼儿教育机构首先在欧洲产生了。最早产生的育儿教育机构是欧文创办的幼儿学校。幼儿社会教育机构是近代大工业生产的产物。

  二、幼儿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一)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的诞生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幼儿园之父),是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1837年,他正式将他的幼儿教育机构称为幼儿园(是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机构),1840年,幼儿园的名称正式公布于世,被世界普遍采用。

  (二)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1、国外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数量的增加、形式的多样、质量的提高2、我国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

  ①我国第一所幼儿园或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是1903年湖北武昌的湖北幼稚园,创办者张之洞;②旧中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陶行知指出幼儿教育害了三种病(外国病、富贵病、花钱病)3、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后):

  ①多形式、多渠道发展;②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1989年颁布《幼儿园管理条例》、1996年正式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实行草案)、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三)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1、柏拉图:最早提出儿童接受公共教育并论述优生优育问题2、夸美纽斯:他的《世界图解》是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他的《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着;主张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自然,以感官教育为基础3、裴斯泰洛奇:主张教育应遵循儿童的自然,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学习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最好的老师,第一个提出幼儿各方面需和谐发展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和绅士教育5、卢梭:强调儿童的发现、强调教育应当尊重自然、教育分阶段进行、《爱弥儿》

  6、杜威: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以经验为基础的课程,做中学理论的提出者7、张雪门:北平香山慈幼院、提出行为课程8、福禄培尔: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明确提出了幼儿的教育任务、幼儿自我发展的原理、创制了"恩物"(玩具)、协调原理、强调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游戏是幼儿最独特的自发活动)、强调作业的重要性9、蒙台梭利:罗马贫民区创办了一所"幼儿之家";提出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以儿童生命为出发点)、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重视教师的作用(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自由和作业相结合的原则、重视感觉教育(设计专门的感觉训练)、蒙台梭利教学法和20世纪幼儿园改革家10、陶行知: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创办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重视幼儿教育、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解放儿童的创造力11、陈鹤琴: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教育;提倡活教育(教育观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目标是现代中国人、方法是做中教做中学、内容是大自然大社会);幼儿园课程理论(课程的中心是儿童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课程结构为五指活动-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课程的实施提倡综合教学和游戏式的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法;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三、敏感期:在人生命的早期,对某些东西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习得。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期。

  第三章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一、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一)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的内容: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二)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1、教育目的2、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可能性、3、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三)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

  1、教育目的(最顶端)、            长期目标: 幼儿园教育目标2、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中期目标:学期、年龄班教育目标3、各个幼儿园具体的教育目标         近期目标:某次活动、某天、某周、月教育目标(四)制定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2、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面、3、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二、幼儿园的任务(一)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1、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2、幼儿园为家长的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三、幼儿教育的原则幼儿教育的一般原则:

  (一)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2、保障儿童的合法权利(合法权利主要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受抚养权、学习权等,但没有赠与权)(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1、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2、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3、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三)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1、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2、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3、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的发展(四)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一)保教结合的原则1、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2、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即保中有教、教中有保3、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应注意的问题)1、重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2、充分利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3、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要(三)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原则1、教育的活动性(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2、教育活动的多样性。

  (四)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第四章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一、 全面发展教育概述(一)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含义: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个体在各方面齐头并进地、平均地发展,可以允许幼儿个体在某方面突出一些。它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二、 幼儿体育(物质基础)(一)幼儿体育的目标: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幼儿体育的内容:

  1、促进幼儿健康成长2、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基本动作主要是走、跑、跳、平衡、投掷、钻爬、攀登等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4、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5、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幼儿园体育应以增强(幼儿体质)为核心(三)幼儿体育的实施及应注意的问题1、实施:

  ①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②精心组织各项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游戏、基本动作练习和基本体操),提高幼儿健康水平2、应注意的问题:

  ①锻炼与保护并重,注重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②重视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态度③专门的体育活动(是有效途径,但非唯一途径)与日常活动相结合三、幼儿智育(智力支持)(一)幼儿智育的概念: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智育的核心是发展智力,而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二)幼儿智育的目标:

  1、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2、引导幼儿学习周围生活中的粗浅知识,形成对一些事物的初步概念3、发展幼儿智力4、培养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三)幼儿智育的内容:

  1、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多种感官和运用语言的基本技能能力,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3、引导幼儿学习周围生活中的粗浅知识,形成对一些事物的初步概念;(四)幼儿智育的实施:

  1、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材料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2、组织多种多样的具体操作和实践活动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3、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种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学习和思考4、引导幼儿应用语言来表述和归纳自己所获得的经验四、幼儿德育(提供动力和方向支持)(一)幼儿德育的目标:培养爱的情感,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二)幼儿德育的内容:

  幼儿品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与发展幼儿(个性)两个方面1、 发展幼儿的社会性①培养爱的情感②形成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③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和能力2、 发展幼儿个性幼儿德育要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如良好的性格,有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诚实、勇敢、意志坚强等等。

  (三)幼儿德育的途径:

  1、日常生活、游戏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2、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四)幼儿德育必须从情感入手,重点放在道德行为的形成上,具体应注意什么1、热爱与尊重幼儿2、遵循德育的规律实施德育(1)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2)直观、形象,切忌说教,切忌空谈(3)注意个别差异五、幼儿美育(一)美育的概念:

  (二)美育的目标: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得情趣和能力(三)美育的内容: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和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幼儿对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培养幼儿艺术活动的想象力和初步的表现能力。

  (四)幼儿美育的实施:

  1、创设和利用美的生活环境2、大自然是幼儿美育的丰富源泉3、社会生活是幼儿进行美育的广阔天地(选择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感染幼儿;教育幼儿注意仪表美、行为美、语言美)4、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有力手段(面向全体幼儿、培养幼儿健全人格、重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第五章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一、幼儿教师(一)职能和社会地位1、职能:承担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2、社会地位:崇高,对人才培养起奠基作用(二)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1、劳动特点:

  ①全面性和细致性②示范性③长期性④创造性2、角色特点①幼儿生活的照料者②幼儿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促进者③幼儿人格的塑造者④幼儿心理卫生保健者⑤幼儿科学研究者⑥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者(二)幼儿教师的社会权利和义务1、权利:

  2、义务(三)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1、事业心(根本动力)①热爱幼儿教育事业②热爱幼儿(是做好幼儿教育工作的前提)2、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3、具有较为扎实的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4、具有多方面的能力素质①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②组织管理班级的能力(如制定计划、创设环境、建立班集体、分组指导和评价能力)③沟通能力(方式有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语言沟通要讲究技巧,教师要有较好的语言素养)④教育监控能力⑤教育研究能力(以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主)(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1、接受幼儿师范教育2、新教师培训3、在职进修二、幼儿(一)幼儿的本质属性1、幼儿是人(整体发展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2、幼儿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潜能,有很强的可塑性)3、幼儿是权利的主体(生存权、受教育权、受抚养权等)(二)幼儿的发展1、幼儿的发展要靠个体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2、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在互动中实现的①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②幼儿的活动包括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实践活动(实物操作活动、人际交往活动)3、幼儿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三、正确儿童观的树立(一)儿童拥有各项合法权利(二)儿童的成长受制于多种因素1、生物因素是儿童发展的生理基础(生物因素主要指遗传素质)2、社会因素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条件(即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环境,它为儿童的成长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决定了儿童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三)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1、儿童发展有极大的潜力2、儿童发展的潜力只有通过适当的环境和教育,才能挖掘出来(四)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五)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1、儿童的发展有性别差异(女孩一般在音乐、语言等领域优于男孩)2、儿童的发展有个别差异(如对物体的感知上、对儿童的兴趣上、判断推理上)3、儿童的发展有文化差异四、树立科学的教育观1、热爱儿童2、尊重儿童①要信任儿童②要尊重儿童的隐私③要鼓励儿童,帮助儿童建立信心④要保护儿童的自尊心⑤要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3、全面教育儿童五、幼儿的因材施教(一)实现角色转换(二)深入研究儿童(亲密接触、仔细观察、准确评价和全面分析评价)(三)构建独特环境1、营造尊重每个儿童的文化和语言环境2、创设发展每个儿童的兴趣和能力的环境3、构建促使每个儿童获得进步和成功的环境(四)开展小型活动1、小班化教育2、小组教育3、个别教育(五)考虑儿童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六)利用儿童的强项1、发现儿童特点2、鼓励儿童的强项3、改善儿童的弱项(七)实行多元评价(多维度、多视角)六、师幼关系(一)类型1、主客体关系: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客体(产品)2、主导主体关系:教师(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体(二)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1、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消除分离焦虑2、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3、对幼儿和幼儿的活动真正关注并感兴趣4、理解与宽容对待幼儿的错误5、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6、帮助幼儿摆脱不良行为习惯(三)教师的教(包括直接的教和间接的教)和幼儿的学1、直接教的方式:

  2、间接教的方式:利用环境中为中介进行3、影响幼儿学习的内外因素:家庭、学校(师资、设施)、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七、幼儿园环境(一)幼儿园环境的涵义幼儿园是以环境为中介对幼儿进行教育的。狭义的环境专指幼儿园,广义的环境则包括家庭、社会和幼儿园,书中取广义的环境。

  幼儿园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二)幼儿园环境的功能幼儿园、家庭和社区都是对幼儿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幼儿园只有主动、积极地组织多方面力量,促进家庭、幼儿园、社区的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1、环境与目标相一致原则2、适宜性原则3、幼儿参与的原则4、开放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勤俭办园、因地制宜办园)(四)创设幼儿园环境应注意的问题1、重视精神环境的创设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②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2、重视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①教师是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者②教师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引导者(引导幼儿观察、体验、思考、发现等)第六章幼儿园课程一、概述(一)概念: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日常生活、娱乐)的总和。

  (二)要素:

  1、课程目标:指的是课程学习应达到的成就、导向作用2、课程内容:学习者该学的知识和经验、是课程目标的载体3、课程组织:即课程的实施、关键4、课程评价:为教育行政部门鉴定课程方案提供决策依据二、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一)性质:

  1、是终身教育的根基课程(要注意幼儿园课程的奠基性和启蒙性)2、是基础素质教育课程(以素质教育为基本价值取向)3、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部分(基础性)4、是非义务教育课程(不具有强制性并不排除其规定性、设置更为灵活)(二)特点:

  1、幼儿园的课程融合与幼儿在园内的一日生活之中,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并以游戏为基本形式2、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4、幼儿园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5、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活动性三、幼儿园课程方案(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育目的课程宗旨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园课程长远目标幼儿园年龄班教育目标幼儿园课程中期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幼儿园课程中期目标月(周)教育目标幼儿园课程近期目标一日活动或一个具体活动的目标幼儿园课程近期目标2、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依据:

  ①国家关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③幼儿园的环境条件3、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

  ①是选择和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依据(范围和深度)②是制定教育活动计划(课程的具体体现)的依据③引导教育活动过程的方向④是评价教育活动效果的依据(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确定1、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形态:

  ①知识和经验②人、事物的现象与情景(幼儿主要是通过生活情景来学习的)③活动幼儿是通过活动,在情景中与人、事、物相互作用,最终获得知识和经验,实现发展的。

  2、选择和确定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

  ①目标导向原则②基础性原则③价值性原则④发展适宜性原则⑤兴趣性原则⑥兼顾"均衡"与"优先"的原则⑦整合性原则3、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编制(分科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4、幼儿园教育计划的制订:确定目标    设计活动    观察与评价5、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三)幼儿园课程评价1、评价的目的:为现有课程的发展与完善,或为开发新的课程提供依据2、评价的作用:鉴定、诊断、改进与导向作用3、评价的内容:对幼儿、教师、教育活动的评价4、评价的原则:

  ①评价应有利于改进和发展课程②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③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④评价应客观与真实第七章幼儿园教学活动一、幼儿园教学活动概述(一)含义: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指导幼儿主动学习,以增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培养学习兴趣,帮助幼儿获取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经验的活动。

  (二)对含义的理解:

  1、是由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以幼儿的学为主导)2、是幼儿具体感知和体验的过程3、是教师创造和体验的过程(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游戏不是幼儿园的唯一活动,需设计专门的教学活动,才能保证幼儿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1、生活性和启蒙性2、活动性与参与性3、游戏性与情境性4、多样性与整合性(四)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类型1、以组织形式分,可分为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2、以活动领域分,可分为综合教学与分科教学3、以幼儿参与的形式分,可分为体验性活动和表现性教学活动(五)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功能1、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2、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原点3、是幼儿园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生长点4、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阵地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与教学原则(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1、教师(组织者、指导者和支持者,教的主体,起主导作用)2、幼儿①学习的主体②学习方式存在种种差别3、教学内容①健康领域的内容②语言领域③科学领域④艺术领域⑤社会领域4、教学方法(包括教师布置学习环境、运用教具、电化教育手段、提供操作材料,创设学习情境,对幼儿进行启发、讲解和演示)(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①教师加强学习,以保障教给幼儿科学的知识,引导幼儿获得正确的经验②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科学地回答幼儿的问题,帮助幼儿形成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③注重情感渗透,切忌说教2、积极性原则★①科学选材、精心设计、灵活调整教学活动计划②加强交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幼儿多方面的参与和创造③关注幼儿行为,允许幼儿出错3、发展性原则:以幼儿的发展为最终目的4、直观性原则★①根据教育目标、内容及幼儿实际恰当选择和运用直观手段②直观手段要与训练幼儿感官和动作相结合5、活动性原则★①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活动条件②教师组织的活动要全面多样6、灵活性原则7、启发性原则8、趣味性原则三、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一)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实物、图书、挂图、幻灯片与多媒体等)(二)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1、活动法(游戏法、操作练习法、实验法)①游戏法是指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或用有规则游戏组织幼儿学习的方法。应用时应注意游戏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环节,也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游戏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的。

  ②操作练习法:在教师指导下,幼儿通过多次实践练习而掌握某种技能的方法。使用时应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和方法,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练习;观察幼儿的练习情况,及时作出反馈。

  2、直观法(观察法、演示和示范)3、口授法(谈话、讲授、讨论)(三)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途径1、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2、日常活动和生活3、学习环境4、家园合作四、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1、类型(预演设计、现场设计、反思设计)2、活动计划的结构与书写要求①活动目标②活动准备③活动过程(开始部分、基本部分与结束部分)④活动延伸(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1、科学运用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方式2、指导幼儿自主学习3、组织形式多样化(集体、小组与个别相结合)4、注意教育内容的综合5、将教育任务有机地渗透在游戏和日常生活环节中6、重视家园合作,取得家长对教学活动的支持7、研究教学行为第八章幼儿游戏一、幼儿游戏的内涵(一)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二)游戏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三)游戏是幼儿的自发学习或是幼儿特有的学习方式1、学习的目标是隐含的2、学习方式是潜移默化3、学习的动力来自幼儿内部二、幼儿游戏的特点(一)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二)游戏无强制性的外在目的(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好玩)(三)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四)游戏活动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的1、游戏角色的假想(以人代人)2、游戏材料的假想(以物代物)3、游戏情景的假想(情景转换)(五)游戏是模拟、虚构的活动三、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一)对认知发展的作用1、游戏可以丰富并巩固幼儿的知识2、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3、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二)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三)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发展(四)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五)游戏能促进幼儿美感和创造力的形成四、游戏的种类(一)从教育的作用上分,可分为1、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①角色游戏特点:经验性、自主性、想象性;②角色游戏指导措施: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加强对游戏过程的指导③结构游戏的特点:材料的多样性、造型性(核心所在)④结构游戏的指导:丰富和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引导鱼儿掌握结构造型的基本技能;针对不同年龄的特点,具体地指导⑤表演游戏的特点:表现性、自娱性自创性⑥表演游戏的指导:选好作品;帮助幼儿熟悉作品、理解作品;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演作品内容;针对不同年龄的特点,具体地指导2、规则性游戏(规则是核心,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二)从教师指导上分,可分为1、幼儿自发游戏2、教学游戏(三)从幼儿认知发展上分,可分为1、机能游戏2、象征游戏3、规则游戏五、幼儿游戏的指导(一)创造性游戏的指导1、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满足幼儿游戏的多种需要2、创设良好的环境,保证足够的时间3、通过观察确定指导幼儿游戏的方法与途径,引导游戏进程,提高游戏水平4、按照游戏的规律指导游戏5、探索多样化的指导方式(二)有规则游戏的指导1、做好游戏的准备(选好游戏、熟悉规则、准备场地和材料)2、教会幼儿正确地玩游戏3、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游戏,有针对性的指导每个幼儿掌握正确的玩法4、做好游戏结束工作第九章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劳动和节日娱乐活动一、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保教结合最紧密的幼儿园课程形式。

  (一)含义:蕴含保育和教育的因素,是3-6岁幼儿最具体、最有意义的学习。

  (二)作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内容和要求1、入园和离园2、进餐、饮水、盥洗、如厕和随眠活动3、过渡活动和自由活动4、散步(四)组织指导日常生活活动应注意的问题1、保育教育相结合2、建立合理的常规3、生活技能的练习(任何一种生活技能都是在练习中形成的)二、幼儿劳动(一)幼儿劳动的特点1、游戏性2、生活性(二)幼儿劳动的教育作用1、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2、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作用(三)幼儿劳动的内容、形式和指导1、内容和形式①自我服务劳动②为集体服务的劳动(集体劳动、个别委托劳动、值日生劳动、家务劳动)③种植、饲养劳动④手工劳动(自制玩具、其它手工劳作)2、组织幼儿劳动应注意的问题①明确幼儿劳动的目的要求②为幼儿劳动创设适宜的条件③科学安排幼儿劳动内容④劳动形式多样化、有趣味性⑤重视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劳动时间最长不超过30分钟)三、幼儿园的节日及娱乐活动(一)幼儿园的节日活动1、节日活动具有重要的内容和纪念意义,值得开展2、节日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民族性3、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二)组织幼儿园节日活动的基本要求1、节日活动应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2、突出不同节日应有的特色3、活动的内容和时间必须符合幼儿年龄特点4、活动的开展要面向全体幼儿,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三)幼儿园节日活动的形式和组织1、全园庆祝会 (重大节日,一小时左右为宜)2、联欢、游艺活动3、班级庆祝活动4、慰问活动  强调主题(四)幼儿园的娱乐活动(包括电影、幻灯、魔术、木偶戏等,内容要健康)1、幼儿园的娱乐活动(可每周或两周组织一次,在下午的日程时间内安排)①全园性的娱乐活动(以一小时左右为宜)②班级的娱乐活动(以15-20分钟左右为宜)2、其他集体性的娱乐活动(迎新活动、毕业欢送活动、生日聚会、亲子活动、郊游等)第十章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一、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一)原因:

  1、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存在明显的差别①教育教学任务、儿童的主导活动及学习方式不同幼儿园  游戏  游戏和操作  感性经验和社会性知识小学    上课  课堂教学    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②作息制度与生活管理方式不同幼儿  宽松  照料小学  严格  自理③师生关系不同幼儿园  关系密切小学    接触少,不亲密④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方式不同幼儿园  生动活泼 有利于儿童发展小学     严肃    有利于儿童学习⑤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幼儿园 宽松  压力下小学   严格  压力大2、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过渡期(二)幼小衔接的意义和任务1、使儿童能够尽快地适应新生活2、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二、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一)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核心是适应能力)①培养主动性②培养独立性③发展人际交往能力④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②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③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二)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3、培养人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4、家庭、学校、社会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三)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1、幼小衔接工作应贯穿于整个幼儿期2、全面培养幼儿的素质3、纠正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4、协调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第十一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必要性(一)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1、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2、家庭是人的第一个学校(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3、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二)幼儿园教育需要社区的配合1、社会发展的要求,幼儿发展的必然2、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①社区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教育性②社区资源(人力、物力、设别设施等)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③社区文化(社区的历史、风俗、传统等)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二、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目的1、使家庭与社区了解幼儿园2、获得家庭与社区的积极支持3、发挥幼儿园作为专业幼教机构的引导作用4、增进幼儿对家庭和社会的认识三、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一)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1、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主要内容①主动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②保障家长的知情权,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及其具体表现③保障家长的参与权,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决策与监督④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吸纳家长的意见,并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⑤向家长传递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其养育孩子的能力2、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主要途径①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②家访、个别谈话与家长咨询③家长会④幼儿园开放日:最基本的形式⑤亲子活动⑥家庭教育宣传橱窗、家园联系手册⑦电话、短信、网上家庭教育论坛(二)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1、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主要内容①幼儿园应积极主动地宣传科学的早期教育知识,帮助社区居民掌握合理的早期教育方法②幼儿园应主动宣传本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获得社区居民的支持③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区的丰富资源,为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服务④幼儿园应积极参加社区文化的建设工作,从社区的反馈中改进自身管理与教育的质量2、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主要途径①社区宣传橱窗②专家讲座③社区文化活动④利用社区资源开展课程建设、亲子园等第十二章  幼儿园教育评价一、幼儿园教育评价概述(一)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含义:是对幼儿园教育活动有关的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的价值判断的过程,通常包括对幼儿发展情况和教师工作情况两方面的评价。

  (二)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作用:是了解幼儿园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位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具体如下:

  1、鉴定作用2、诊断作用3、改进作用4、导向作用二、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标准(一)幼儿发展评价  首先要选择好评价方案1、健康与动作发展评价(生长发育水平、大肌肉动作、小肌肉动作)2、认知与语言发展评价(感知能力、思维能力、知识经验)3、品德与社会性发展评价(社会情感、社会认知、社会交往、文明行为及自我意识的发展)4、艺术与情感发展评价   (情绪情感,对音乐、美术的感受及其表现力)5、习惯与自理能力发展评价(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自我保护的能力)(二)教师工作评价(一)幼儿园教师工作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1、教育计划与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2、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3、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经验;4、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别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感;5、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学习(二)主要内容与标准1、安全工作①发现环境中的隐患,加强安全措施②安全意识③预见危险的能力④应急能力2、卫生保健工作①是否执行生活作息制度、一日活动安排是否合理②是否为幼儿提供了能确保其健康的卫生环境3、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学活动设计及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4、对幼儿的管理(表现在对幼儿的态度与方式、幼儿习惯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上,重在常规管理上)5、环境创设工作6、家长工作评价①与家长沟通的技巧②家长学校的工作③吸引家长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三、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类型、方法与步骤(一)类型1、依评价的参照体系不同,可分为①相对评价②绝对评价③个体内差异评价2、按评价的功能分类,可分为①诊断性评价②形成性评价③总结性评价3、按评价的主体分类,可分为①自我评价②他人评价(二)方法1、观察法(最基本的方法,有连续观察法、时间取样观察法、事件取样观察法、行为检查和情景观察法))①概念:评价者在自然条件下对评价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直接感知、记录,继而分析得出结论的一种评价方法。

  ②应注意的问题:严格遵守客观性原则、采用恰当的记录方法、两人以上的观察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将平时的观察记录与日常生活中与幼儿的谈话、交往、活动作品等结合起来2、访问谈话法3、问卷调查法4、档案袋评定法5、测验法①信度②效度③难度④区分度6、自我评价法7、统计分析法(三)步骤1、确定评价的目标2、设计评价方案①分解目标,形成指标体系②界定标准,形成标准体系③形成计量体系3、实施评价①准备阶段②实施阶段③结果反馈阶段(四)幼儿园教育评价应注意的问题1、树立正确的评价观①评价功能的变化  结果到过程②评价目标的变化  鉴别到发展③评价内容的变化  单一到多样④评价方法的变化  定量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⑤评价主体的变化  他评到自评与他评,全员(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和家长)评价,注重自我评价⑥评价类型的变化  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2、与日常教育工作相结合:评价本身也是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3、充分、合理地运用评价结果:正面、评价结果及其发布应个别化





1、下载 幼师帮手机APP,百万幼师同分享!幼儿教师教学的必备工具!
2、下载 亿妈汇手机APP,百万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妈妈育儿的必备工具!
3、下载 孕妇宝手机APP,百万孕妇面对面交流!孕妇必备的孕产工具!
4、APP安装方法:手机打开亿师官网(www.yishiwang.net )网页最底端选择客户端安装!

5、关注"幼儿园教育"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幼儿园教育"-关注带有幼师帮图标平台
6、关注"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号 qq23419676)
7、加我微信:qq835226297(每天分享幼教资源) 联系QQ:2870247344(注明幼师身份) 幼师Q群:107616762 (注明信息来源及幼儿园名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