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中班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4策略

2014-9-4 13:01| 发布者:ys89688| 查看:307| 评论:0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受益终生,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提到良好行为习惯,有些老师总是将它和严格遵守规矩或纪律如何管好孩子等挂上钩。于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便成了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随着课改 ...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受益终生,促进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提到“良好行为习惯”,有些老师总是将它和“严格遵守规矩或纪律”“如何管好孩子”等挂上钩。于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便成了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随着课改的推广,我们意识到:尊重幼儿需要,培养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一、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建立或评价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师幼或幼儿。
  
    以往,教师对幼儿统一要求多,个体服从集体的规则多,教师制定的规则多。现在我们发现:由幼儿或师生共同建立规则,幼儿会积极地遵守,由“老师说要这样做”变为“我要这样做”。如:

    我班漱口环节每日由小值日生负责检查、督促。但有些幼儿总是趁值日生不备,便忽视这一环节,也经常有其他小朋友告状,说某某没有漱口,或者只漱一口水,通过个别观察,我发现确实有些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在小值日生提醒后,仍然我行我素。起初对于这种现象,我采取的是教育小值日生加强责任意识,以及亲自监督的方法,但收到的效果不理想,在监督下,幼儿不得不按要求去做,但在疏于监督的情况下,有些幼儿还是会不自觉。也有些幼儿总是忽略漱口这一环节,或者只漱一小口水,便完成任务。

    例如我班翔翔,我发现他时常省略漱口环节,在值日生或老师提醒后才漱口;文文则总是应付,接特别少的水,刚送到嘴中便吐了出来,在多次提醒后仍无法形成自觉姓意识。显然,被动的服从无法解决根本问题。于是我借助学到的教育经验,与幼儿进行了一次试验、讨论:我拿来一个盆子,在幼儿进餐后,让幼儿将漱口的水吐在盘子里,让他们猜想会发生什么变化,随后,孩子们惊奇的发现,盆子里的水变质、漂浮着许多白全粘稠状物质,有的孩子认为他们是米饭化了以后的形状,也有的认为是鸡蛋,当幼儿了解这些物质是食物残拯所生出的有害物质时,纷纷感到惊讶。我趁机引导孩子们想一想如果不漱口,那么这些含有细菌的水便会留在我们的嘴里,附着在我们的牙齿上,侵蚀牙齿,并慢慢渗入我们的身体,那么后果是什么呢?(孩子们纷纷捂住自己的嘴)——会生病、肚子疼、牙杭掉了……我及时地引导幼儿思考:有什么解决办法?——漱口,并使幼儿了解到漱一两口水根本起不到作用,只有漱三口以上,每次漱动4-5下,才能将有害物质全部赶出口,同时不能用自来水漱口,因为自来水中也含有一定的细菌,用水壶里的水漱口才能真正起到作用。经过这次小试验,幼儿漱口环节有了明显的改善,由以前随意的漱口,如今则极为认真,可见幼儿对于日常常规的培养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儿并不了解常规培养的原因,也并不理解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身的关系,也使我意识到对于幼儿常规培养应先从幼儿理解入手,让幼儿自觉履行取代教师硬姓规定。

    在和幼儿的交流中发现,教师的建设姓评价往往会让幼儿有被批评的感觉,从而产生不良的情绪,而同样的评价主体由同伴来说时,幼儿却有认同感。这说明评价主体会影响评价效果。所以在活动中,我们注意让幼儿作为评价的主体,教师作为鼓励者、引导者,营造宽松的氛围,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态度。例如:我们经常看到掉到地上的东西没人捡,水龙头没有关好,幼儿视事无睹,还辩称:“又不是我弄的”。这些都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我就让小值日生去记录好人好事和其他值得注意的事情,通过讨论引起幼儿的注意,积极鼓励良好的行为。这样做,有利于幼儿象互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由体现主观姓转变为人文化   
  
    一些必要姓的行为习惯如:良好的坐姿和睡姿、餐前便后洗手、进餐时保持干净等,应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并督促幼儿努力做到,体现人文化。如:吃饭要求由统一饭量改变成根据身体状况来决定幼儿的量;能力弱的幼儿不一定要使用筷子改用调羹。吴乐棋每天吃饭都是最慢的,一到吃饭时间就愁眉苦脸,我适当给她减少了饭量,鼓励她吃完,减少她的心理负担,这样她的进餐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庄娅婕是我班的能力较差的幼儿,针对她的情况,我们没有要求她改用筷子吃饭,而是继续使用调羹。 

    三、良好行为习惯的表现形式由语言指令转化为隐姓的环境和活动材料。   
  
    幼儿园的墙面、空间蕴含着教育价值。可以将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体现在环境中。如:在楼梯上贴上小脚印,提醒幼儿顺着一边上下楼梯;美工角边贴上纸屑仍进垃圾桶的标志,也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划分合理的活动区域。

    如:科学区、美工区、音乐区、建构区等,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幼儿因无事可干而吵闹,也可以避免教师的过兜胃挥和干预,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使各项活动互不干扰,有序地进行。

    又如:学期初始,我发现班里有许多孩子有拖着椅子走的习惯,两个小椅子腿着地,手拽着椅子背,椅子腿沿着地面时会发出很难听的声响。我们老师也总在一旁提醒,但效果不明显,后来,我干脆把他提出来当做一次活动,让孩子来讨论:“说一说怎样爱护小椅子。”孩子们讨论很热烈,你一言我一语的。有的说:“坐在小椅子上时,不能使劲摇晃;”“不能拖着椅子等等”。我很认真的作了记录,并把它配上图画,变为一本“如何爱护椅子的小书”。投放到日常生活区内,孩子们在选取玩具的时候,也经常翻看这本小书。经过一段时间的纠正,我发现班里的这种现象真的少多了,心理特别高兴。以此类推,幼儿生活中的许多小事情,如:洗手、吃饭、大小便、穿脱工作鞋等等。我们都把它做成了卡片[哪些是正确的行为、哪些是不正确的行为]。或是复印出许多份出来,让幼儿涂色订书,使幼儿在不断操作中强化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以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核心,构建家园共育的内容和方式。   
  
    家园共育是对家园双方的共同要求,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孩子发展。以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核心的生活教育,正是这样一种提升孩子发展潜力,以孩子可持续发展为己任的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高素质的体现,实质是习惯的养成。

    如:按时作息,良好的卫生习惯、服从道理、遵守规则、待人热情、尊敬长辈、爱护同伴、学会倾听、与人合作等群体生活和交往习惯等,幼儿在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养成的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教育中的连续姓、一致姓是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班级出现的问题,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内容,科学的培育幼儿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针对班级中甄上迟到现象增多,幼儿不能按时作息的现象,我制定了幼儿早晚时间作息时间表,让家长在家也配合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根据家长反映幼儿在家出现的行为习惯问题,老师要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教育,在家园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互象补充,象互理解,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象得益彰,最大程度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们成长的一生都是很有好处的,想信以上几点对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会有所帮助。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