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2010-10-05 20:12:08 作者:李晓萍 来源:淮安市楚州实验幼儿园 [我要提问] 我要评论 [推荐] [收藏]


    [提要]:教师要积极创设适宜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氛围,提供适宜幼儿科学探索的材料,选择生活化的活动内容,引导幼儿大胆猜想,主动探究,把科学教育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抓住契机,随机教育,挖掘家长资源,家园互动,让幼儿园科学教育回归生活,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

    [关键词]:幼儿园 科学教育 生活化 

    [正文]: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科学就藏在孩子对自己周围具体的物质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中。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应该如何进行呢?我认为,应立足于幼儿的生活,把握幼儿学习科学的各个环节,运用积极的教育策略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主动获得更为广泛的经验,让科学教育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

    一、创设适宜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氛围

    幼儿年龄虽小,但求知欲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特别是对那些和生活经验有关的,周围经常看到的事物,幼儿可以说是百看不厌,百问不倦。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并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合适的环境,适度的,新鲜的刺激物潜移默化的结果。幼儿喜欢在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大胆猜测、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幼儿的这些认知特点,为幼儿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了前提条件。作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教师首先要为幼儿的科学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1.创设适宜幼儿进行探索的物质环境

    适宜的物质环境刺激,能激发幼儿积极的探索欲望。教师根据班级和园内的实际情况,布置活动室、植物角、动物角、科学发现室等可供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环境。在活动室内布置科学墙,墙饰内容根据主题不同及时更换,增减。如以《我爱我的小动物》为主题时,张贴各种各样的动物,使幼儿对周围环境给予更多关注。在动物角内饲养一些小动物如金鱼、泥鳅、蝌蚪等,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及生活特征,如泥鳅在雨之前会特别烦躁,在水里钻个不停;在植物角内种植一些盆景、花卉,知道它们的名称,观察花开花谢的过程,知道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养料;在科学区域布置“晴雨花”、“温度表”。并根据科学教育内容进行各类游戏;科学发现室内划分动、静两块区域:静即:“展览区”、动即:“试验区”,展览区主要由图片和实物组成。如“五十六个民族娃娃”、“海底宝贝”、“动物乐园”、“宇宙星系”、“各种各样的种子”、“有趣的叶子”等,让幼儿学习按顺序观察,巩固已学知识。“实验区”是幼儿动手操作的试验材料:“小灯泡亮了”、“摩擦生电嚓嚓嚓”、“奇妙的镜子”“万花筒”等,供幼儿在活动中自由选择、自主观察、自由表达。

    2. 营造平等、接受、宽容的交流氛围 

    平等、接受、宽容的交流氛围是儿童大胆自由表达的基础,教师是营造这种互动氛围的主角。教师在儿童交流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向儿童传递温暖、支持、教育的信息,运用语言和非语言引导儿童自由表达。如教师在与幼儿交流中有亲密的身体接触,包括摸摸孩子的头、背,更容易吸引和维护儿童的注意力;用轻柔的语气和语调;用鼓励的眼神注视孩子;对于孩子的观点给予积极的肯定,淡化他们在交流中的错误;允许发表不同的想法,肯定他们的求异思维,这些策略的积极运用,会让幼儿感到教师和他们站的一样高,从而促使孩子大胆猜测,大胆尝试,自由、充分的表达。

    3.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自然空间

    教师应尽量利用园内的一切空间为幼儿营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如:可在大操场上种有松树、柳树等,走廊上种植迎春花、紫藤等;在草坪与户外活动场地周围种植灌树当绿篱;这些植物既美化了幼儿园的环境,又具有遮荫隔离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为幼儿提供了认识自然植物的教材。

    除此之外,还可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为中、大班的幼儿开辟小菜洼,并根据季节特点选择果实大、生长期短,适合幼儿种植的蔬菜,瓜果进行种植。在课间或餐后经常组织幼儿给农作物浇水,引导幼儿以绘画的形式记录植物的生长状况。在这个小空间里,幼儿不再是消极的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由于幼儿亲自参加了种植,管理和收获工作,因而开阔了眼界,也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和对科学的兴趣。另外,还可设置饲养角,养兔子、小鸡、鸽子等小动物,这些小动物能引起幼儿观察和饲养的兴趣,对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积极情感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水和沙是自然的材料,也是幼儿理想的游戏材料,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造型优美的动物形状沙地,供幼儿在沙坑里进行游戏,这样既了解沙的特性,又学习了堆叠搭建等技能。同时,还可充分利用活动室的水槽,在区域活动时为幼儿准备铁片、乒乓球、海绵、纸船等材料,让幼儿在玩水游戏中,发现各种有趣的现象,获得各种与水有关的知识经验。

    二、选择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内容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有自然现象、人类、动植物、物质世界的现象、现代科技等,内容涉及的面广而且量大,作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对大千世界,如何选择适合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让科学教育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

    1.科学教育的内容应更多地为幼儿的生活服务“生活即教育” 

    “教育是为了完满的生活”由此可见,教育的目的本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教育应以帮助人们适应现实及将来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也不例外。在以往的科学活动中,我们恰恰遗忘了这一点,往往怀着一种“任务”意识去传递知识,教授技能。至于“到底幼儿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他们可以在生活的哪些方面运用到这些知识”等问题却极少思考。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的认知与言行脱节,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如果教育没有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知识就难以被幼儿掌握、内化。

    科学启蒙教育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其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中班科学活动“电动玩具”,电动玩具是幼儿生活中非常喜欢的一种玩具,为了让幼儿知道电池在电动玩具中的作用以及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在活动中可以把电动玩具里的电池都取出来,让幼儿想办法让玩具动起来、转起来、飞起来。当幼儿提出要放电池,但如何放呢?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操作,有的幼儿把电池装反了,有的电池太小,型号不对,也不会动。这时教师不急于告诉幼儿答案,而应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经过多次反复操作,有的幼儿成功了,玩具动起来了,有的幼儿发现了电池两端的秘密,有的幼儿失败了重来,每个孩子都去动一动,做一做,每个幼儿都积极地投入这一活动中。当每个幼儿的玩具都能动起来的时候,幼儿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以后他能用学到的本领为自己服务,为其他小朋友服务,解决了幼儿的一些实际问题。由此可见,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为幼儿的生活服务才能实现其价值。

    2.科学教育的内容应结合家乡的本土资源

    让科学回归幼儿的生活,让科学教育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就要让幼儿学会用粗浅知识解释周围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大自然充满了千奇百怪可供人们探求的问题,如高低不同的山峦、形状各异的山石、曲折迂回的溪流、各种各样的土壤等,都是很好的科学教育资源。如开展科学活动“家乡的石头”,可让幼儿搜集各种不同的石头,观察、比较石头的形状、颜色、硬度。孩子们对此会很感兴趣,教师可引导他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如石头有什么用途,有什么危害,家乡的石头有多少种,人们是如何利用石头的,等等。接着,可带领幼儿参观石料厂、石雕厂、花岗岩厂,孩子们知道了原来我们生活中每天见到的石头还有这么多的奥秘呀!

    三、提供适宜的材料

    幼儿认识事物的方式大多来自于他们的直接经验。幼儿对科学知识的认识更是如此,它是幼儿不断地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主动探索、反复尝试操作而获得的,这也是幼儿获得的最感性、最直接的知识。要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成为主动的探索者,主动获得更为广泛的经验,教师应精心地为幼儿选择操作材料。

    1.材料应具有科学性、趣味性

    科学活动有时很枯燥乏味,有趣的材料是对幼儿学习最好的刺激,教师在提供材料时一定要考虑材料是否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如果材料只具有科学因素,儿童不易进入其中,那就没有实际意义;如果材料只具有趣味性,那又失去了科学发现的真正作用。如:在活动《充气玩具》的材料准备时,应选择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玩具作为主要的探索材料,引起幼儿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2.材料应具有层次性 

   我们尊重幼儿的发展差异,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每一次的科学活动,幼儿不可能同时达到同一个目标,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认知倾向,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有自己整合经验的方式,我们所能做的是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在不同层次上的发展。幼儿的科学经验主要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的,我们在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层次性。如;在让幼儿探索厨房小工具时,教师可以提供操作难易不同的小工具,鼓励幼儿自选,在此过程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操作技能选择自己有信心把握的材料,这样更容易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提供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更要关注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发展经验,在把握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尽量让幼儿“跳一跳”才能获得成功,促进幼儿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

    3.材料应具有挑战性 

    在材料提供时,我们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从而为他们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材料。材料的难度既要高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又能保持他们的探究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对材料有兴趣,才能产生探究的问题。如在运沙的活动中,幼儿一开始用大片的玉兰树叶来运沙,接着教师提供了两头空的可乐瓶支撑的漏斗,塑料软管,有网眼的塑料小筐让他们来运,这些材料与玉兰树叶相比,难度加大了,对孩子的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就会去思考,怎样才能让这些材料来帮助我运沙呢?幼儿是在发现中生成问题的,因此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就不必是完美的,幼儿有时就是通过观察半成品材料而发现问题的。如要让幼儿探索怎样让电动玩具动起来,教师可将玩具和电池分开来放,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然会想到,这个玩具会动吗?我有什么办法让它动起来?于是幼儿的问题产生了,他们的探究活动也就开始了。

    四、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当幼儿有了探究的动机后,就将进入探究的过程。幼儿是科学探索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幼儿科学教育过程中应随时调整自己的角色身份,平等地参与幼儿的活动,探讨问题,有效地引导科学探索活动。

    1.提出探究问题,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幼儿的科学活动过程是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是通过问题来展开的,有效的问题可以把幼儿引到问题的情境中,启发他们去观察、探索、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最好能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问题要符合幼儿已有经验,使幼儿有能力进行探索;问题是幼儿未知的,或与幼儿已有的经验有冲突的,对幼儿的思维要具有挑战性,有一定的探索空间;问题的答案是开放的,解决途径不是唯一的,它可以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教师有效的提问是引导幼儿积极猜想的动力。例如:针对“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这个问题,当幼儿谈论到需要水时,教师进一步引导“种子是否有水就一定能发芽”给予幼儿充分的猜想空间,引发幼儿更为积极、大胆的猜想和更加渴望验证的心情。

    2.关注活动进展,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反复验证 

    新《纲要》科学领域的指导要点提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是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发现的乐趣”。让幼儿亲历以探究为主的活动是幼儿学科学的重要途径。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神情、行为表现、讨论的问题等,注意幼儿有哪些困难和认知冲突,以便及时介入幼儿的活动,给予必要的引导。如,在玩水游戏中,幼儿自发的组织纸船竞赛活动。看到纸船被水浸湿慢慢沉没,他们想了各种方法,但还是制作不出不会沉没的纸船。这时教师可用蜡笔画过的纸折一只小船放在水中,并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老师折的纸船不会沉没?由此引发幼儿观察、讨论、再操作,幼儿从中了解了纸的吸水、防水和沉浮问题。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用心观察幼儿的活动,认真聆听幼儿的议论,在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教师适度帮助之间找到了介入点,较好的把握了引导的时机,使幼儿的探究活动得以深化。在幼儿的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通过看、听、摸、闻、尝等途径与事物亲密接触,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特征及事物之间的关系,从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例如对于物体下落的现象,与幼儿的原有认知发生了冲突,于是他们产生了疑问,进行了多种猜测,并找来各种材料进行验证。虽然幼儿不可能完全理解物体下落与地心引力、物体重量、空气浮力之间的关系,但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空气的存在,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学习了主动探究的方法。教师应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幼儿只有在尝试过程中才能获得主动学习和发展。例如:幼儿认为只要将被摘下来的小花再种到土里,它一定还会生长。教师一定要给予他尝试的机会,并随时提醒他关注小花的变化。当小花真正枯萎时,幼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在幼儿的尝试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尝试错误的机会,让幼儿反复操作,验证探索结果,学会把握自己的行为,获得更多积极的经验。

    3. 及时记录获得的信息

    记录获得的信息,能使幼儿关注探究过程和事物的变化,把抽象的信息变成具体的图表;尽管幼儿的记录结果极为幼稚,他们只会用一些简图或符号,但是这些都是幼儿获取知识的过程,有助于幼儿原有认识与当前操作结果想比较,调整原有认识,主动建构新经验。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选择适当的记录方式,保证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绘画水平都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教师可在倾听幼儿的观察描述的基础上,配合图画协助幼儿进行记录;可为幼儿提供已画好背景的记录卡,引导幼儿自主观察,并用简单的符号随时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自我表现欲望和与他人讨论自我经验的意识,所以教师可采用给幼儿提供记录卡和记录需要的一些图示,引导幼儿对照图示自主进行记录;还可给幼儿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投放在区角当中,让幼儿随时随地使用这些材料记录自己的猜想与观察到的现象。大班幼儿已经明显表现出主动学习的愿望,并且能够运用多种手段较为清晰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可给幼儿准备一本记录本,引导幼儿随时观察随时记录,并将已记录完的记录本投放在图书区中给更多的幼儿观看;还可给幼儿提供多种辅助性材料,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观察记录。

    4. 结论与交流

    在让幼儿充分探索的基础上,教师应尽量让幼儿充分表达、交流和讨论。在引导幼儿表达时,教师应注意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有表达的机会,要善于启发幼儿讲出自己操作思考后找出的答案,鼓励他们讲得与别人不一样,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会喝水的纸”活动中,幼儿分组活动后纷纷介绍自己的发现:“睡莲花一放到水里就开了”、“纸船沉得比较慢!”……教师进一步启发:“为什么呢?”“我知道,因为它们的纸是不一样的”、“因为图画纸比较厚!”……幼儿争先恐后地发言,由过去“要我说”的被动状态发展为“我要说”的积极状态。 

    五、延伸活动

    延伸活动可以使科学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幼儿真切地感受、体验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进步,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关心周围事物、关心生活。如:在“认识电话”活动后,教师可带领幼儿参观电话机商店和电信局,了解投币电话、IC卡电话、移动电话等不同类型的电话,感受电话的更新、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让幼儿了解110、119、120这三个急救电话具有特殊用途,并能运用电话来保护自已或为他人服务;还可让幼儿设计“未来的电话”,制作电话,讲述电话发明家的故事,允许幼儿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表现对电话的认识。在现代家庭中,科技产品的应用十分广泛,这对开展科学延伸活动非常有利。如在“认识水”的延伸活动中,孩子不仅可以在自家的水盆或浴缸中尽情地玩耍,还可以随父母到游泳池去戏水,亲身感受沉浮现象。

    此外,家庭还能为孩子收集丰富的学习材料提供方便,如在“身上的系结物”延伸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寻找,发现家中有橡皮筋、丝线、发夹、丝巾扣、钮扣、鞋带等许多系结物,从而扩大了认知范围,获得了比较全面的印象。

    六、随机教育

    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幼儿科学教育更多的应是随机教育,应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小朋友要喝止咳药水,盖子怎么也旋不开;鱼缸里的小螃蟹怎么会在水里死掉了;马路上的红绿灯总是会自动变化等等。我们应抓住这些幼儿碰到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解决。

    在一次游戏课前,我拿出原来的橡皮泥准备和孩子们一起玩橡皮泥。拿出来才发现以前的橡皮泥都干了,捏也捏不软,于是拿起子制止了我。“老师,我要那块橡皮泥。”“太干,捏不软了,不好玩了!”“放点水泡一泡不就好了吗?”孩子一副不想放弃的表情。我就装作一副不相信的样子说:“哦?你确定你能把橡皮泥变软吗?如果你能把它变软我就送给你。”周围的孩子也都说“我也试试。”孩子们都已经跃跃欲试了,于是我就把硬的橡皮泥给了孩子,让他们想办法变软,我给他们提供材料,孩子们很兴奋地做起了实验,有的用水泡,有的放到洗手间里……过了两天,一个孩子拿着自己泡的橡皮泥高兴的告诉我,他的橡皮泥软了!接着很多孩子都去拿了自己的橡皮泥,发现用的方法不一样变化就不一样。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验和结果,找到了能让硬的橡皮泥变软的最好的办法!同样我也没有食言,把他们变软的橡皮泥送给了他们,以作为肯动脑筋的奖励!这以后,我再也没有扔过橡皮泥,因为只要橡皮泥干了,我班孩子们就迫不及待的把它泡一泡,继续用,对玩橡皮泥的兴趣也增加了很多,也省了玩具经费,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实现了孩子对科学主动探索的愿望。

    七、挖掘家长资源,促进家园互动合作

    家庭是孩子们受到决定性影响的地方,它往往要大于孩子在幼儿园里所受的教育,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将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教师应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多渠道沟通,让家园配合起来,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尊重孩子的兴趣需要,支持并鼓励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

    首先,教师应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不同的家长所从事的职业是不同的,家长们不同的知识和职业背景为幼儿园提供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如在“小小理发师”主题开展时,教师可邀请班内当理发师的家长亲自来园进行真实的理发演示讲解,让家长也来参与教学,真正做到了家园的互动合作。

    其次,要充分发挥家长的兴趣优势和才能智慧,使家长真正成为幼儿园与家庭互动的合作伙伴。同时可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家长直接来园参与各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亲子制作活动。如在“好听的声音”主题活动开展时,进行制作风铃的亲子活动。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操作材料,这些材料是平时被我们废弃的废旧材料:棒冰棍、糖果盒、蛤蜊壳、绒线、各种瓶瓶罐罐等等。在制作的过程中家长们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与孩子们一起挑选做风铃的材料,然后别出心裁地选择适合的操作方法。在家长与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不一会儿,一串串美丽的风铃便跃然而出。这样一种“变废为宝”的亲子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同时又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来就要扔,可是孩能力,让他们真正在做中学、在玩中做。

    相信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定能让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走出幼儿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我们处在一个科技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时代。时代的发展要求幼儿园教师既要注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又要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尊重孩子的兴趣需要,支持并鼓励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为此,我们应不懈努力,使科学教育活动与幼儿的生活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0
顶一下
0
踩一下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网站首页 | 产品展示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在线问答

幼师群:42575230  54118754  |  园长群:107615813 | 经销商群:107617312 |  妈妈群:107616762 |  幼教公司群:121128490

在线咨询: 点击咨询
QQ:23419676 点击咨询
QQ:835226297 点击咨询
QQ:420675791 点击咨询
QQ:335163768 点击咨询
QQ:361206426 注: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1032079号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