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随机科学教育活动的7种组织法

2011-03-08 10:38:23 作者: 来源: [我要提问] 我要评论 [推荐] [收藏]


    生活中到处蕴涵着科学,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我们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应更多地在一日生活中随机生成,随时随地进行。然而现实中,许多教师更多的是重视正规性科学活动的指导,忽视与随机生成的科学教育契机形成良好的“对话”,把对孩子进行随机科学教育的机会当成过往云烟;亦或缺乏良好的教育机智,不能有效地开展随机性科学教育,因此,未能有效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探究科学的动机与热情,也使孩子原本随手可得的丰富科学经验白白流逝,孩子从小喜欢探索科学的情感也日渐消退,甚至泯灭。那么,珍视与幼儿一日生活中随机科学教育机会的“对话”,培养孩子从小喜欢探究并热爱科学的品质显得由为重要。实践中,笔者对此问题有如下粗浅的认识和探索。 

    一、珍视与随机科学环境的对话,开发和利用幼儿需求中的教育价值,生成科学教育。 

    对于科学教育而言,孩子们周围的一切环境都是丰富的教育源泉,笔者在这里所要阐述的是孩子一日生活中的随机提问、随机见到的场景、偶发性的事件等作为随机科学教育的环境,我们应该珍视,不可忽视。 

    1、对话孩子的随机提问,呵护好奇心,引发科学教育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在科学面前,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每一个孩子天生具有科学家一样强烈的好奇心,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他们见到熟悉的、陌生的、自己感兴趣的或新奇的事物会随机提出问题,“为什么天上会下雨?”“为什么小草要到春天才长出来?”“为什么小蝌蚪与青蛙妈妈长得不一样?”等等;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会随机提问,“为什么小灯泡接了电线才会发亮?”“为什么有的电脑要用鼠标,手提电脑不要鼠标也可以用?”……对于孩子们随机提出的问题,我们要珍视并与之进行“对话”,这种对话首先是要对孩子能主动提出问题予以赞赏、支持和鼓励,表扬他爱动脑筋,不应该回避或置之不理,更不应该胡言乱语进行搪塞;再者,教师应准确地判断幼儿当前的经验水平,顺应幼儿的需求和兴趣找到可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并针对问题进行探讨,寻找答案,甚至引发专门的探索活动,这样,教师就利用幼儿兴趣和需求中的教育价值引发了科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到老师的赞赏和重视而倍加高兴,也更唤醒了他的问题意识,为孩子日后更多地去发现问题,对周围世界萌生持久好奇心,奠定学习科学的良好基础。 

    2、对话随机场景,激活探究动机,生成科学教育 

    孩子个个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动机往往在一日生活所处的场景中也随机产生,这个时候,教师应该把握契机,抓住孩子的兴趣与需求,激活其探究动机,进行随机性的科学教育或生成科学教育活动。 

    例: 

    一天上午,孩子们到幼儿园大草坪玩体育器械,刚到草坪,孩子们被眼前的场景吸引了,许多乳白色的玉兰花掉落在草地上,煞是好看。孩子们立刻在玉兰树下跑来跑去,争先恐后地捡起地上掉落的花瓣,还不断地向老师报告新发现,“老师,玉兰树好高好高!”“我发现玉兰树的花是白白的、黄黄的!”“玉兰树的叶子长长的,圆圆的!”有的孩子迫不急待地问,“老师,玉兰树的花怎么这么香?它的花怎么会落下来呢?”……此时此刻,孩子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教师并不急于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快乐地加入了他们拾落花的行列,并一边悄悄地听着他们自言自语地议论……待孩子们说得正浓时,老师一声呼喊,“快过来,阳阳发现玉兰花发出香味的秘密啦!”孩子们听到老师的吆喝,立即拥到跟前,老师招呼他们围成圆圈,席地而坐,于是,关于玉兰花的随机探究活动就开始了。孩子们说到了许多关于玉兰花的问题,比如,孩子们说“树上的花是白白的、黄黄的,可是花落下来就变成桔黄色了,有点红!”“玉兰花的花蕊象个小‘灯泡’,还象个香水瓶,香味就是从花蕊中间发出来的,好香!”看到孩子们对于花的香味如此感兴趣,教师又随机引导他们思考,“是不是所有的花都有花蕊?花要有花蕊,才会发出香味吗?为什么有的花香,有的花不香呢?”孩子们疑惑地望着老师……“你们回家去问问爸爸妈妈,老师也回去查一查资料,我们一起去找找答案。”孩子们点点头,带着拾到的花瓣、也带着些许的快乐和满脑子的疑问回到了教室……

    分析上面的案例,我们发现地上掉落许多花瓣是孩子们随机见到的一个场景,由这个场景,引发了孩子们探讨玉兰花的动机,老师带领孩子们随机生成了探索活动。像这样随机见到的场景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关注孩子的兴趣,随时与孩子们所见场景中蕴涵的科学教育契机对话,孩子们探究的动机会被更加激活;若针对场景中的事物或现象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孩子们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种随机生成的科学活动比教师预先设计组织的活动效果会更真切、自然,更符合孩子的需求。久而久之,孩子们也会愈加热爱探索科学! 

    3、对话偶发事件,唤醒探究热情,生成科学教育

    生活中,孩子们遇到的偶发事件频频皆是。天色突变、骤然降雨,幼儿园或家中偶然停水、停电,他们的玩具突然失灵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的关注会引发好奇和疑问,也由此会唤醒他们的探究热情,因而,重视孩子们对偶发事件的关注也就成为孩子们进行科学教育的良好契机。 

    例: 

    一天下午,孩子们正安静地听故事,教室里突然走进来一位搬着楼梯的叔叔和肩上背着工具袋的爷爷,立刻,孩子们的目光全都聚焦在他们身上,原来,两位师傅是到班级来修电灯的。见孩子们没有心思听老师讲故事,教师干脆停下来,让孩子们观察叔叔和爷爷修电灯,并给孩子们提出一个任务,要一边观察一边想关于修电灯的问题。

     孩子们的观察可专心了,教室里鸭雀无声,一双双小眼睛专注地望着师傅修电灯,不一会儿,电灯修好了,不亮的灯管发亮了,孩子们情不自禁地为电工师傅拍手鼓掌。接着,有几个孩子举起小手,“老师,我有问题!”“老师,我发现问题了!”孩子们一一说出自己想到的问题,周玺怡问:“老师,为什么别的灯没有坏,这个灯会坏呢?”教师让孩子们进行猜测,孩子们有的说因为那个灯管质量不好,有的说里面的电线断了,有的说是里面电线烧了,还有的说是因为灯用久了就会坏,还有的猜测是因为电没有“流”到那个灯管里面去,所以灯就不亮……等等,孩子们的回答令老师喜不自禁;接下来,教师又利用电工师傅在场的机会请师傅给孩子们分析了灯管不发亮的原因,还找来小电池、小灯泡,借助师傅的电线给孩子们演示了小灯泡发亮的小实验,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他们与电工师傅一起探讨了许多关于“电”的问题……

    从以上案例,我们看到:一次修灯管的偶发事件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教师珍视偶发事件,并顺应孩子们的兴趣与需求,较好地利用教育契机与资源并进一步借助资源唤醒他们探究的热情,生成科学教育,引导孩子们随机学习科学,整个氛围轻松、自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充分运用教育机智,对随机生成的科学教育进行有效指导 

    4、敏锐观察,抓住契机, 适时解答 

    孩子们的学习具有情绪性, 他们情绪高涨的时候, 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注意到了什么马上就会想、就要问,想到了什么马上就得说。因此,进行随机性科学教育,首先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孩子们的一言一行,对于他们的好奇和疑问教师要敏锐地察觉,抓住契机给予适时并科学的解答。 

    例: 

    一次晨间活动,几个男孩在砌积木,见他们将积木垒起来,比谁的积木砌得高,教师饶有兴趣地走了过去,看孩子们砌积木比赛,这时,咩咩小朋友见老师走过来,立即问:“老师,你说积木怎样才砌得最高?”听咩咩一问,有孩子就发话了,培培说“我觉得下面用大一些的积木就砌得高!”陈佳伟小朋友马上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是的,我觉得用小积木也砌得高,只是要多一点积木!”一会儿,杨阳又插话了,“老师,我觉得下面要放多一点积木,围大一点,上面的积木才堆得更多、更高!”“还有积木可以立着放,也会砌得高!”……孩子们争论不休,见时机已到,教师马上请这几个小朋友每人取十块完全相同的积木进行比赛,看谁将积木砌得最高,孩子们立即行动起来。最后,孩子们观察大家砌好的积木,教师拿了一根一米长的尺子,给每个孩子砌的积木标准地量出高度,做好记录一一进行比较,孩子们又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材料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孩子们感受并分享到怎样才能将积木砌得更高的科学办法。 

    教师敏锐地观察孩子的兴趣,捕捉到孩子的需求,更珍惜随机科学教育契机的出现,对孩子们的问题与需求给予适时而科学的解答,与幼儿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5、重视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师生尊重、接纳交流与发现 

    在进行随机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因为活动安排、自身情绪或时间紧张等,就对孩子的随机教育草草了事,或催三促四,导致孩子的兴趣刚被点燃就被“中止”,发现和探索的激情也遭冷落,孩子则无法进一步展开科学探索。教师应该重视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只有时间充分,才能保证孩子充分去发现问题,充分探究问题;更重要的是给足够的时间也就给孩子创造了充分大胆交流发现的机会,幼儿作为交流者本身能澄清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和结果,因此获得交流的能力,同时还在交流中获得自我价值感与自信心;另外,民主、宽松的互动和交流,不仅使教师尊重和接纳每个孩子的发现或意见,也使孩子相互耐心倾听,了解与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增进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更好地接纳同伴的不同意见,学着欣赏别人,这就促进幼儿逐步养成尊重、接纳和欣赏他人观点的良好科学品质;同时,足够的时间还能保证幼儿在交流、发现、探索的过程中,将发现的关系和新经验进一步得以运用,这正是随机性科学教育实现完整教育价值的高度体现。 

    6、巧设提问,启发幼儿深层次探究 

    引导幼儿进行随机性科学教育时,教师把握了机会,若又能分析孩子的兴趣和需要,适时而巧妙地设计一些提问,可引发幼儿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将问题的探索引向深入,使幼儿探索的激情得以延伸,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科学。 

    例:

    一天分区活动时,几个男孩在玩具分享区玩汽车比赛的游戏,老师发现他们为谁的汽车跑得快而争论,“我的小赛车跑得快!”“你的吉普车太慢了,是个小乌龟!”“呵,我的‘雷速灯’简直就是超速!”登登小朋友因为自己的汽车跑得慢,瞥着嘴巴不高兴,见孩子们为“谁的汽车跑得快”的问题争论起来,教师抓住机会,提议孩子们将玩具分享区的每一辆小汽车进行比试比试,孩子们立即说,“好!”大家玩得非常高兴,见孩子们兴趣盎然,老师稍稍思考了片刻,向孩子们提出一连贯的问题,“这些玩具汽车种类一样吗?”孩子们立即回答“不一样!”老师又问,“这些玩具汽车还有哪些不同?”孩子们又抢着回答“大小不一样,颜色不同、高矮也不一样!”“玩的方法也不一样,有的是电动遥控,有的是回力的汽车、有的要上发条……”接下来教师又问,“现在你们是在木地板上玩小汽车,如果在草地里、石头路上,这些小汽车又会谁跑得快呢?”…… 

    因为这一次的随机教育,后来引发了班级进行一系列关于“玩具汽车”的探索活动,正是教师巧妙地设计并层层提问,才使孩子们对玩具汽车的思考与探索更加深入。 

    7、创设情景,提供材料,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纲要》提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我们在进行随机性科学教育时,往往会因为当前活动的进行(安排)或时间紧张导致活动无法展开或受限制,遇到类似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酌情考虑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让幼儿充分探索(前面提到);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让幼儿在其它时间和空间进一步完成操作,使孩子有条件不断地追寻并主动探索。

    比如,在绘画活动中,孩子们用各种颜料给作品涂色,忽然有小朋友发现颜料混在一起颜色就发生了变化,为不影响美术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钦佩,并提示孩子们在完成美术作品后大家再一起去进行调色的研究。第二天,老师有意识地在科学角创设了情景,在桌上摆放了十几个矿泉水瓶(内装一定的水)、小玻璃杯、调色盘还有小滴管、水粉笔与废旧纸张等之来的材料,孩子们见到教师创设的情景及投放的材料,自然而然引起了兴趣,有的孩子见到新的场景和材料像发现了新大陆,“哦,快来!老师让我们玩调色的小实验啦!”……因为情景的创设与材料的投放,孩子们在自由活动的时间会无拘无束地进行探索,这种探索是孩子自发地、主动地探索。自然角、科学角或探索区就是最好发挥这一功能的场所,教师针对孩子们某次随机教育中未能充分得到展开的探索创设一定情景,并提供相应的材料(伴有随机参与或恰当引导),孩子们的热情会继续“升温”,探索范围更加拓展,探索也变得积极、主动,他们的操作、发现、探究、思想、交流会仍然延续……这种方式,不仅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更培养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使随机性科学教育更加迈向成功。

    我们知道,珍视与科学教育环境随机“对话”,利用幼儿兴趣与需求中的教育价值生成并有效地实施随机性科学教育,其意义与做法远远不止这些;有效利用家庭、社区资源,争取家长的支持或在幼儿的一日生活、游戏及其它各领域的教育中随机渗透与整合等都是较好的策略;笔者再次强调的是我们不仅要认识到这些,更重要的是应该将这些问题引以为重,并付诸实践,孩子们方能更好地学习科学、一生爱学科学、科学地学习一生。(陈雨)
0
顶一下
0
踩一下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网站首页 | 产品展示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sitemap | 在线问答

幼师群:42575230  54118754  |  园长群:107615813 | 经销商群:107617312 |  妈妈群:107616762 |  幼教公司群:121128490

在线咨询: 点击咨询
QQ:23419676 点击咨询
QQ:835226297 点击咨询
QQ:420675791 点击咨询
QQ:335163768 点击咨询
QQ:361206426 注:本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

学前谷-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11032079号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