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论文:走近孩子,体验活动新惊喜

2014-12-12 13:07| 发布者:小猪| 查看:7749| 评论:0

摘要: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组织以幼儿自主游戏为主,促进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发展,努力地做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并且全面关注幼儿的需要,力求促进 ...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组织以幼儿自主游戏为主,促进主体性和独立性的发展,努力地做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并且全面关注幼儿的需要,力求促进幼儿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他们的思维各种各样,复杂多变,而且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其独特性。有的生来擅长结构绘画,有的则热衷于音乐舞蹈,有的迷恋于飞机大炮,还有的则喜好看书讲故事。作为老师,负有解读并开发孩子个性思维的重要责任。同时,作为发现者,也将会感受到他们带给你的无尚快乐。就如同每一颗钻石刚开始看起来都只是很普通的石头一样,做到“润物细无声”,对班级的孩子用心,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处处发现,我们常说:“孩子是花朵”,那就是说孩子是稚嫩的,娇小的,但是孩子,尤其是我们这里的孩子的心里世界也是一片未开拓的沃土,我们的工作就是在这片沃土上开发出丰富多彩的世界,走近孩子,体验活动新惊喜。

  一、走近孩子,保护孩子与众不同的风格案例一:我的白色蝴蝶蝴蝶结构简单,色彩美丽,是幼儿喜爱捕捉游玩的昆虫,通过装饰蝴蝶的美术活动,让幼儿观赏、欣赏、感受,懂得物体的对称美和色彩搭配美的初步概念。幼儿在装饰过程中,他们有的说:“我看到过五颜六色的蝴蝶。”“我还看到过很漂亮的蝴蝶。”我对他们说:“给蝴蝶涂上漂亮的颜色。”我一边巡视,一边听他们的“意见”。我看到荣荣的蝴蝶没有涂颜色,我问他:“你怎么没有涂颜色,其他小朋友都快涂好了。” 他马上解释说:“我的蝴蝶是白颜色的,我看到过的。”哦,原来如此,幸亏我没有一定要他涂上漂亮的颜色。或许他一定会在老师的意愿下会涂上漂亮的各种颜色,但他一定会感到委屈,画出一幅不是他“想”画的画。

  确实如此,在新《纲要》中也提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我们教师应该成为孩子们活动的支持者,支持孩子们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

  二、走近孩子,把问题交给孩子案例二:沉浮的争论科学活动《沉和浮》,是通过孩子的实践操作,发现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我为孩子准备了一些沉的与浮的材料,孩子们在探索沉浮现象的时候,我听到了“争吵”的声音。辰辰说:“积木是沉的。”荣荣荣马上反驳说:“不对,是浮的。”“不对,是沉的。”……两个人意见不同,这样争吵下去也不行,于是我对他们说:“你们一起再试试看,到底是怎么样的。”辰辰拿了积木往水里一放,沉下去了。荣荣拿了积木,轻轻地放在水里,过了一会儿也慢慢沉下去了。原来他们放的时候手法不一样,而准备的积木也有点凹凸,轻轻地放在水里,当然要沉得慢一点。我再问他们:“这积木是沉的还是浮的?”答案是一致的。

  我不由得想起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一句话:“只有当教育建立在相信孩子的基础上时,它才会成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如果对孩子缺乏信心,不信任他,则全部教育智谋、一切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将像纸牌搭小房子一样突然倒塌。”那么,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不也是教育者的一种技巧吗?当我们将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将问题、矛盾交给他们,放飞他们的智慧,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与矛盾时,或许,孩子处理问题的结果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得多。

  三、走近孩子,珍视孩子的自由想象案例三:黑母鸡本领大一天上完课,我带孩子们在看一本小朋友带来的新书。书上两只可爱的母鸡正在孵小鸡。我告诉他们:“母鸡把鸡蛋放在自己的身体下,用体温来孵小鸡的。”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忽然荣荣仰起小脸说:“老师你喜欢哪只母鸡?”“我都喜欢呀!”“我就不是,我喜欢黑颜色的那只。”“为什么呢?”我问。“因为它本领大呀!它是黑母鸡,但能生出白蛋,你说本领大不大?”他得意得说。这下其他孩子好象也被他说透了,都争着说黑母鸡本领大,喜欢黑母鸡。我正打算纠正他们的话时,忽然想到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于是我就笑笑点了点头,大家都笑了。

  想象力是人们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是智力活动的一部分。作为老师,我们应对孩子的“异想天开”不要泼冷水,而应多加鼓励,引导他们敢于想他人之未想,做他人之未做。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问题,正视问题,用一种朋友似的支持、理解与鼓励带领幼儿穿过疑惑的云层,拨开心灵的第一道曙光,让孩子勇敢地大胆地自信地展开观察发现想像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天空里。

  四、走近孩子,尊重理解孩子案例四:小鸭子的一家这次的美术活动是泥工活动。泥工,幼儿都十分喜欢。这次要捏什么呢?是小鸭子。活动时,先让孩子们观察了小鸭子,了解小鸭子的外形特征,之后,边示范边讲解,重点让幼儿知道小鸭子脖子的捏法,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了,他们很快地把泥盒打开,急着捏了。一开始,他们很安静,都很认真地在“塑造”小鸭子,过了一会儿,开始你一句我一句地讲起来。我对小朋友说:“自己捏,不要和别人讲话。”但幼儿似乎并不理会,仍然边讲边捏。我想:咦,怎么回事,这么喜欢讲话,我倒要看看你们讲些什么。我走过去看看,荣荣就来拉着我的手,要我去看他的小鸭子。在他的小鸭子旁边,还有几样“摆设”,我就问他:“这是什么?”他把他的作品一一介绍给我听:“这是小鸭子,这是它的摇摇椅,这是它的蛋宝宝,这是它的家……”原来他有这么多“创意”。我接着去听其他小朋友,有的小朋友在讲:“这是鸭爸爸,这是鸭妈妈……”于是,我就提了这么个要求:请小朋友把你的作品介绍给别人听。幼儿在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有的小朋友一下子找了三四个朋友,他们谈的兴致也很高。我没有听到小朋友在讲其他事情,都在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别人,有的小朋友听了别人的介绍,自己还另外再捏了几样作品。我想:孩子们想说,就让他们说吧,给他们说的机会,让他们大胆地说。由此,我深刻地感觉到:教师要注意在创设丰富而又内涵丰富的活动环境的同时,及时而又准确地关注幼儿的反馈,把握孩子的思维脉搏,用孩子似的探索激情与直观形象进行思考,与孩子们产生积极有效的情智的互动。所谓“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也就是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的同体感。只有这样,老师才会真正学习着幼儿的学习,快乐着幼儿的快乐。也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思想,真正认识孩子的聪慧,发现其闪耀着的天才的智慧光彩。老师将在这种积极的互动中真正体验到职业的快乐感与成就感。

  五、走近孩子,用真爱赞赏激励案例五:胆小的孩子体育活动中,胆小的浩浩,缺乏自信不喜欢运动,且弹跳能力弱,紧张得不敢尝试跳,老师引导他先站在平衡的地面上跳圈,然后鼓励孩子自己选择他以为敢跳的高度练习,不强求一律,同时观察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动作表现和情绪神态变化,及时调整难度、易度,并给予支持性的激励,使他克服紧张情绪,体验成功的喜悦,增添了自信,再逐步提高难度,孩子们对尝试新本领乐此不疲。

  教师通过观察,理解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调整活动环境和活动材料,给予幼儿小步递进的教育目标和方法,孩子得到了愉快的体验,重建自信,更乐意面对新的挑战。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否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有效的发展,不仅要研究教育方法,更应研究幼儿动态的学习过程和身心发展特点,以观察幼儿入手,从幼儿的反馈中(包括语言、行为、情绪、神态等各种表现形式的反馈信息),了解幼儿的所思所虑和心理需要,自觉分析自身教育行为的适宜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育措施。

  时常,我们以为成人可以教育孩子,而事实上,孩子们的纯稚天真却可以做成人的指南。当我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和活动中时,我理解了孩子们的情感,我领略了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我接受了他们新鲜而富有创意的想法。我的世界就是这些孩子,就这么简单,也因为简单才有了许多快乐,你信吗?简单就是快乐。在现实和目标之间,我曾经感到那样无奈;当学会真正去行动,我才体会到,走近孩子,才能体验活动中的惊喜,只要我们懂得去寻找。





1、下载 幼师帮手机APP,百万幼师同分享!幼儿教师教学的必备工具!
2、下载 亿妈汇手机APP,百万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妈妈育儿的必备工具!
3、下载 孕妇宝手机APP,百万孕妇面对面交流!孕妇必备的孕产工具!
4、APP安装方法:手机打开亿师官网(www.yishiwang.net )网页最底端选择客户端安装!

5、关注"幼儿园教育"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幼儿园教育"-关注带有幼师帮图标平台
6、关注"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号 qq23419676)
7、加我微信:qq835226297(每天分享幼教资源) 联系QQ:2870247344(注明幼师身份) 幼师Q群:107616762 (注明信息来源及幼儿园名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