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论文:论教师角色的多样性:研究者

2015-1-15 22:05| 发布者:单永霞| 查看:9370| 评论:0

摘要:  摘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语有云,能者为师,所以师者必须要具备的是专业技能,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逐渐成为一个极具创造性,复杂性的职业,教师扮演的角色日益多元化,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的同伴, ...

  摘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语有云,能者为师,所以师者必须要具备的是专业技能,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逐渐成为一个极具创造性,复杂性的职业,教师扮演的角色日益多元化,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的同伴,朋友,家长代理人,等等,可其实教师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研究者。本文主要探讨教师的研究者身份在教育教学中起到的重大作用,尤其是在研究学生人格方面。

  关键词:  专业技能 角色  研究者  人格

  引  言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有目地,有计划的传承文化,计划生产的一种途径,而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职业,其社会功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如何做一个好老师,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最核心的任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教师的成长道路是漫长,是充满挑战的,这是因为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意识,有思想,有个性的人。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既是传道者,也是解惑者,更是学者,研究者,好的老师一定要有孜孜不倦的耐心去研究教材,研究课堂,研究学生。

  一、研究学生人格对教育的重大意义

  "人格"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原意指古罗马演员在演希腊剧时所戴的"面具"然而人格绝非仅仅只是个体的一种外观。一百多年前,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佛洛伊德结合科学与哲学思辨,通过临床经验验证,首先创建了第一个现代人格理论,由此引发了人格理论研究的热潮。在诸多的人格理论中,较著名的有以佛洛伊德,荣格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以阿德勒,霍妮为代表的社会文化学派,以凯利,马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等。[1]这些理论兴起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我国的教育研究者对人格的关注和重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机制及干预研究"(课题编号:BBA080048)的子课题"促进3到6岁幼儿人格发展的教育现场实验研究",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3到6岁幼儿健全人格发展与教育促进研究"(课题编号:JG10DB023)等。走进21世纪的中国,正处在全方位的推动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时期。创新型人才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独立人格,也就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具有勇于探索真理,坚持真理的高尚品格。素质教育的裨是全面教育。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对被教育者全方面负责,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在构成人的诸多要素中,人格是第一要素。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懈地更新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从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远离了野蛮。人格,就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建立高度文明的社会,必须造就高度文明的人;而高度文明人的重要标志就是要有较高的人格素质,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和社会价值的大小,决定了人格的不同层次。因此,人格教育应该是一切教育之本。少年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其思想意识、人格素养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他们思想单纯,思维敏捷,好奇好胜好探索,这些特点为他们人格的建构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身上也存在着情绪易于波动,意志较为脆弱,认知易于"扭曲",内心常存冲突,思想易于消沉等人格弱点。如果缺乏具有针对性的人格教育,这些人格弱点就会逐步"放大",甚至导致错误的人生定向。人格失落是当前我国学生中一个应当重视的现象。改革开放半我国的社会生活推向了崭新的时代,但急剧变革的时代步伐带来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新旧观念的交锋,许多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也伴随着科技文化的引进进入我国校园,使得我国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陷入了冲突、困扰,甚至一度出现混乱状态,心理状态的倾斜与失衡普遍,人格"低落"、"缺失"、"变态"等现象呈现出增长势头。这是很令人忧虑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讲,重视青少年人格教育,实质上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的"希望工程"。从更广的视野来思考人格教育的价值,它还具有推动、升华社会文明的巨大作用,是构建当代民族精神的重要方面。学校人格教育,正是着眼于对青少年一代优秀人格的塑造和构建中华民族的新文明。因而意义是重大和深远的。

  二、国内外青少年人格现状

  20年代以来,"人格"已成为西方学术界最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人格教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新朝流。

  日本提出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宽阔的胸怀、健壮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的精神。

  新加坡历来重视智商指数教育而著称于世。但近年来学生自杀现象频繁。据对自杀未遂者调查显示,因学校原因而企图自杀者占多数。为此96年吴作栋总理呼呈全民,从重视智商教育中摆脱出来,重视教育。他要求要新加坡建立一个关心他人,思想崇高的社会。

  美国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开始把品格教育作为刻不容缓的教育大计。克林顿总统在他的第一任期内的教育计划中就提出:"要培养有责任感的一代。"并把品格教育作为教育重要一环。

  德国最近出版的《德国教育面临挑战》一书告诉我们:"德国教育改革一个重要范畴是,学校不是传播知识,而且要关心学生品德、性格的培养。"综上所述,实际上是一个人格教育问题,即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人格问题已经成了全球性的问题,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研究重心已从历来的智力开发,转向"人格培养"。

  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也兴趣了"人格"研究热。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如心理学家、哲学家、伦理学家、人类文化学家等,都对人格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出版了许多论述人格问题的专著和研究报告,也相应地形成了众多观点各异、学派纷呈的人格理论或人格范型。近些年来,我国人格研究已不再局限在道德人格的层面上,已逐渐深入到人格的深层,开始在文化和民族特性意义上探索人格内涵、分析人格构成、考察人格现象、规范人格行为。从某种角度,只有从传统文化的高度,才能揭示出人格的历史继承性,也只有将传统观念与现实发展相结合,才能找到塑造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处在变革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代,传统的人格,落后、愚昧的心态必将受到冲突,一些固有的人格模式也必然发生裂变和重塑。因此,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开展人格结构、要素、外在表现的研究,重视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人格取向的探讨,将个体意识与集体观念、传统的理想人格与权利义务统一的现代人格引向既符合时代标准又具有个性差异的健全人格,这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化、拓展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师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

  人格不是天赋的,它是在先天生理结构基础上,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先天素质只是为人格形成提供一般可能性,教育和社会实践对人格的形成更有赖于人格教育的教化作用。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对教师来说,观念更新,知识丰富固然重,但是,它无法取代人格的力量。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里的"身"不仅指教师以身作则,也包括追求至善的人格。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与才","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它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努力提高教育工作才自身的人格素质。对于受教育者而言,教育者的人格示范是其最直接的"榜样",一个自身人格已"失度"的人去做别人思想政治工作,必然造成"台上你讲,台下讲你"的局面,不但起不到预期的作用,反而使双方的人格向更加"失度"演变。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自身要不断地学习、实践、修养、养性,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格层次和水平,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用真理的力量和自身人格的力量去教育感召我们的工作对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研究学生的人格特征,对症下药,更要制造良好的契机来培养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在青少年的人格教育中要注意和尊重情感、意志等因素在人格品质形成中的特殊地位和功能,要强化情境的陶冶以及行为的训练。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的建设,丰富青少年的生活,培养青少年取得成功的体验和耐挫力;要搞好学生的班集体建设,提高教育者人格感染力,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解决冲突的技能;要净化、美化生活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要加强艺术教育功能,发挥艺术熏陶作用,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接触社会生活,学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要努力创设专门的情感与行为训练活动,培养青少年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及行为习惯。在现实生活和特定情境中获知、育情、炼意、导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均衡、健康的发展,达到身心的统一,人与社会的协调。

  结语

  教师的职业是伟大的,也是复杂的,具有创造性的,他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学业上的,生活上的,精神上的。因此作为一名好教师,要用研究者的目光审视教材,课堂,更要用研究者的心态关注了解学生,才能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注释:

  [1] 张晔等.人格理论与塑造[B].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2-5

  [2] (英)瓦尔.西蒙詻维兹等.人格的发展[B].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39-47

  [3]  郭黎岩.小学生健康与辅导[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5-36

  参考文献:

  [1](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儿童的人格教育[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张晔等.人格理论与塑造[B].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3]Feist,J.人格理论[B].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英)瓦尔.西蒙詻维兹等.人格的发展[B].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5]郭黎岩.小学生健康与辅导[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 Bullock,BM ,Dishion,T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2007,(03).

  [7]KALFFAC,KroesM,etal.Factors affecting the relaton between parental education as well as occupatiion and problem behavior in dutch 5to6-year-old children.Soc Psychilatry epidemiol,2001;36(7).





1、下载 幼师帮手机APP,百万幼师同分享!幼儿教师教学的必备工具!
2、下载 亿妈汇手机APP,百万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妈妈育儿的必备工具!
3、下载 孕妇宝手机APP,百万孕妇面对面交流!孕妇必备的孕产工具!
4、APP安装方法:手机打开亿师官网(www.yishiwang.net )网页最底端选择客户端安装!

5、关注"幼儿园教育"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幼儿园教育"-关注带有幼师帮图标平台
6、关注"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号 qq23419676)
7、加我微信:qq835226297(每天分享幼教资源) 联系QQ:2870247344(注明幼师身份) 幼师Q群:107616762 (注明信息来源及幼儿园名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