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中国婴幼儿教育网

论文:浅谈幼儿班级管理:大班爱的管理

2015-1-26 14:36| 发布者:Susan| 查看:15473| 评论:0

摘要:  关键词: 幼儿 教师 家长 管理 爱心   摘要:幼教工作的琐碎性决定了一个优秀幼儿园班集体的建立来之不易,因为它需要班主任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精心管理,班主任教师在工作中必须要处处留心,处处用心, ...

  关键词: 幼儿  教师  家长  管理  爱心

  摘要:幼教工作的琐碎性决定了一个优秀幼儿园班集体的建立来之不易,因为它需要班主任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精心管理,班主任教师在工作中必须要处处留心,处处用心,才能使幼儿园班级管理卓有成效。

  那么如何开展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如何设计合理的班级一日活动流程?如何创设有趣的、吸引幼儿的课堂环境?如何与家长沟通,分析和评价幼儿的问题行为?我想这些都是一名刚入职的幼儿教师最感到迷茫与困惑的。我当然也不例外的是这其中的一员。而开展班级管理则是重中之重。

  进入幼儿园大班以后,孩子们又长大了。看看这些天天长,岁岁变的孩子,欣慰、自豪感充满我的心怀。再过一段时间,孩子们即将进入金色童年的学龄期,带着一份自豪和喜悦跨进小学的校门,那么幼儿园的最后一学期,大班的班级管理应该怎么抓呢?

  一、了解和关爱班级孩子是做好大班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

  孩子是班级工作的主体,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我们管理孩子不是为了限制孩子,而是在于给孩子更大的空间,掌握必要的规则,更好地去适应社会。

  首先,我们要了解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

  大班的孩子处于学前晚期,他们身体状况与3-4岁的孩子相比有了明显不同,精力旺盛,爆发力强,对体育活动充满兴趣;他们喜爱游戏,游戏活动的水平更高了;他们好学好问,学习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他们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初步形成个性并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

  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模式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品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强烈地影响个人创造力的发展,是人才成功的要害素质之一。对于一个班级的每个孩子又各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他们有自主性、独立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他们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个体。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特点,多角度地去评价每一位幼儿。

  幼儿升入大班后,他们的个性已经开始发展,各种心理活动已经有了互相的联系,先前的心理活动和先前形成的态度会影响后来的心理活动和态度。所以我们开展的活动要适应幼儿的个性特点,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允许幼儿的个性得到体现,从而使幼儿在活动充分得到其自主。

  在大班的幼儿中,经常会发生咬人、打人、扔玩具等攻击行为,这个时期的幼儿,个性发展初具雏形,可塑性很大,作为幼儿教师,应正确地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避免对幼儿进行训斥、责备,用积极、鼓励的形式,用积极地期望让幼儿树立自信,让幼儿了解攻击行为的危害,用我们的爱,让幼儿有安全感,从而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活动中去,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其次,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治理中,应该加强对个性化的教育。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各种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当然幼儿的个性形成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这就需要每个教师有教书之热情和育人之爱心,有耐心,有奉献精神,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二、工作中必须要处处留心,处处用心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去帮助孩子协调各方面的平衡发展,能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去达成目标。所谓学者无意,教者有心。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容易,爱别人的孩子难;爱漂亮的孩子容易,爱丑陋的孩子难;爱聪明的孩子容易,爱愚笨的孩子难。"要做到对每一位孩子平等施爱,确非易事,但要达到教师与幼儿间的和谐,我们必须做到博爱。教师只有具有广博无私的爱,才能与幼儿建立起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平等互爱,健康向上的班级风貌。所以在每次的学习和实践中,都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耐心细致的观察发现,根据幼儿的需要,给与适得当的帮助。耐心细心的观察,不仅能帮助我们更了解幼儿成长的各方面需要,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得以成长。但是,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常常却常常陷入困惑,不知道如何才能正确的去入手、观察。看了书后,我得到了答案。教师的观察应该是多方面的、点点滴滴积累的,从幼儿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观察幼儿语言发展、使用玩具等游乐或学习器材的情况和与成人间的人际关系等。通过长期的观察记录,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发展过程,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得到全面发展。

  三、与家长沟通要用"诚心"。

  幼儿园的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支持、才能得到好的效果,然而要让家长自觉自愿、乐意和老师合作,共同教育,必须要对家长多一些"诚心"。首先,在孩子入园时,热情接待每一位幼儿,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次抚摸,就能让家长感受到对孩子的关爱。其次,教师必须要以平等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来对待家长,在尊重家长的基础上做到"三心两意",即耐心、虚心、诚心、真心真意、一心一意。听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努力营造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再次,对家长交待的事一定要尽力解决,不能言而无信,对家长交待的事情,一定要及时反馈。如家长早晨来园交代:"我家乐乐身体不好,今天提醒他多喝水,""有的说,今天我们家凡凡有点感冒,拿药来了,中午你给他吃上,并多注意孩子"、、、、、、面对这些家长,我们首先要很肯定地对家长说:"您放心,我会特别留意的",同时把家长交代的事情,全写在家长放心记事本上,以来我们工作忙的时候确实会忘记,另一方面让家长真正放心。下午离园时,主动向家长说说,也可把反馈情况及在记事本上,让家长阅览使家长真正信任。与家长交流中最重要的是用热心、耐心、细心打动家长。记得去年刚带小班时,因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经常有尿裤、拉裤的现象,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安慰幼儿说:"孩子不要紧,脱下来老师给你洗一洗。"一边为幼儿脱下脏裤,用温水为幼儿洗屁股,然后换上备用衣服,把脏衣服洗干净。每当家长接过我们洗得干净的衣服、都会非常感动,内心充满感激,同时也增加了对我们的信任。为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自理能力,在孩子入厕、喝水、洗手时,我们都会不厌其烦的教幼儿正确的脱提裤子及洗手、节水的方法。经过我们的努力班内尿裤拉裤的现象少了。

  四、在家长园地中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设置了班级明星、班级周计划,月评价、家园共育等栏目,许多家长对此很关注,使得家园栏充分发挥了其作用。在幼儿园网站班级论坛中,我们还鼓励家长参与关于孩子、班级等问题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这样家园间就建立了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在家园双方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上,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到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教师对家长每天的接待工作,也是一种家园交流方式,这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声誉和形象。因此,对家长的要做到热情周到。要真诚接待每位家长,笑迎家长,笑送家长,做到手勤、口勤。早晨,孩子入园时,要走上前去主动为孩子脱下大衣,并热情拥抱每一个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情绪,下午孩子离园时,要主动告诉家长孩子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学习情况。家长有错也要敢于提出,同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平时及时沟通共同切磋育儿经验。只要每位老师都能热诚地接待家长,每位家长都会满意而来,满意而归。

  五、对于某一特殊性格孩子的教育,就需要教师个别与家长交流,帮助家长共同来教育孩子,以减少家长的自卑心理。还有当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了吵架、打架、摔伤等,这时教师要及时地向家长说明原因和经过,用真诚的心向家长道歉、赔礼,争取得到家长的原谅和理解。

  六、环境创设需要"精心"幼儿园墙面的创设

  首先,教师要多关注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点、观察孩子的需求。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把墙面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激发他们创设墙饰环境的积极性,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所思、所想,给孩子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因为对孩子来说,只有让孩子参与到环境创设中去,创造出来的环境才是他们自己的环境,他们才有兴趣去看、去探索,这样的环境才能实现环境的课程化。因此,我们应努力给孩子营造一种能与之产生互动的环境氛围,满足孩子的身心需要。例:每年的七月,都是大班幼儿毕业离园的日子,三年的幼儿园时光,让他们对老师、小伙伴有着深深的不舍,同时他们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也充满了向往、憧憬、困惑。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毕业氛围,让孩子顺利度过小学前的过渡期,我和孩子们围绕"小学你好"、"准备好了"、"再见了"三个次主题,设计了相应的框架:"心连心"、"离园列车"、"问题树--本领树--友谊树"等方法为幼儿铺路。在充满爱心的框架内展示出了小学的相关图片、孩子们对小学的困惑、孩子们学会的新本领、准小学生的一天、以及"我们在一起"等相关内容。

  七、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顺利平稳地过渡到小学。

  幼儿园的活动和小学的活动有着诸多的不同。幼儿园教育是为孩子一生打好基础,也要为了入小学做好准备。因此入学准备是大班必进行的活动。

  小学在孩子的心中是陌生的,因此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兴趣和向往十分重要。这样也能帮助孩子克服入小学的紧张感。我们通过学儿歌、听故事、带幼儿到附近小学参观等活动帮助孩子了解小学,对小学产生向往的情感。

  幼儿园的活动以游戏为主,玩中学、学中玩。小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有很强的任务性和规则性。因此孩子需要建立入学必要的意识和观念是:时间观念、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健康学习生活的重要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幼儿以下行为习惯培养:背书包上学、放学的习惯;整理书包的习惯;正确的书写姿势;正确的看书姿势……

  启蒙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幼儿园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席谈话,一次同行往往都能把爱传递给幼儿,使孩子产生一种温暖的感觉。老师的一视同仁、对游戏、生活的关注和体贴,都能把师幼之间心与心的距离拉近,把感情鸿沟填平。当幼儿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时,他会产生回报的冲动,跨越与老师的心理距离,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我想在班级管理中,尤其是在面对大班毕业季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教师更要具备了对幼儿爱的散播。班级事务做到处处用心,这样班级工作就能在和中求稳,稳中求胜,就能把幼儿班级管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陈帼眉主编《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3月出版

  2.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唐淑、虞永平主编的《幼儿园班级管理》

  3.《幼儿园班级管理技巧150》





1、下载 幼师帮手机APP,百万幼师同分享!幼儿教师教学的必备工具!
2、下载 亿妈汇手机APP,百万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妈妈育儿的必备工具!
3、下载 孕妇宝手机APP,百万孕妇面对面交流!孕妇必备的孕产工具!
4、APP安装方法:手机打开亿师官网(www.yishiwang.net )网页最底端选择客户端安装!

5、关注"幼儿园教育"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幼儿园教育"-关注带有幼师帮图标平台
6、关注"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平台,在微信上-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婴幼儿教育网"(微信号 qq23419676)
7、加我微信:qq835226297(每天分享幼教资源) 联系QQ:2870247344(注明幼师身份) 幼师Q群:107616762 (注明信息来源及幼儿园名称)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